058 调动风波(二)

我还来不及长吁短叹,见一个侍卫双手捧着一本奏折递给我,我猜想是詹事府那位让我久等多时的詹事大人写的奏折。皇帝命令他今天交奏折,其他所有大臣们的奏折是由都察院同意发送来,并不会出现单独一本的情况。

吉祥公主真是不经打击,多等一会,待皇帝看了这本奏折再做评价,她不就知道皇帝真实想法了吗?何必言辞激烈,又惹得皇帝不高兴呢?

皇帝将奏折翻开,看完后道:“三宝,你去传翰林院徐学士过来。”

据我所知,翰林院最大的官即学士,是正五品的官,比詹事府詹事这三品大员足足小了两个品阶。皇帝看完詹事的奏折,让我去传徐学士过来,难不成詹事府那些官员的去留与翰林院有关?

翰林院与詹事府两个机构,职能虽有些不一样,但都常与《四书》《五经》以及其他一些经史典籍打交道。翰林院里的官员有一些还不如詹事府的官员地位高,但个个都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踏入翰林院,有一种这才是文人应该来的地方之感。

本来晏卿也要进翰林院的,毕竟他是状元,当个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还是可以的。在晏卿高中状元之后,吉祥公主开口跟皇帝求情,想要晏卿官阶高一点,在詹事府当府丞是正六品官员,比翰林院编修高一级,但我认为,晏卿在翰林院能如鱼得水,更能体现价值。

罢了,我这瞎操心什么呢?皇帝比我聪明一百倍,他那么做自有他的道理。

徐学士一听皇帝召见,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他年约四十五岁左右,高手精干,特别是留了一把好看的灰色胡须。

“三宝公公,皇上召见在下,所为何事,可否透露一二?”

徐学士倒是精明,知道提前打探消息,在他身上,我没有发现那股子文人的酸腐气息,也许是他在翰林院呆久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不是那些不通人情世故的书呆子。我觉得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不好说的,便道:“徐学士,皇帝召见您具体所为何事,咱家真的不知道。不过他看了詹事府詹事大人上的奏折,便吩咐咱家来请您去御书房商议。”

“詹事府?”

我答了个是,徐学士一改不解之色,恍然大悟说:“翰林院与詹事府就像亲兄弟一般,两个机构都是每天与《四书》《五经》还有孔孟之道打交道,皇上看了詹事大人上奏,也许想到翰林院有些事情可干,便唤在下去商议。”

皇帝什么意思,我不好跟这位初见不久的徐学士一起乱加猜忌,我说:“徐学士所言极是。”

进了御书房,我见皇帝的青瓷冰纹茶盅里没有茶水,便缓慢地替皇帝斟满了热茶。

徐学士准备跪拜,皇帝说:“徐爱卿免礼。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