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城在曹州宛句县西南。婴城,未详。

注⒀集解徐广曰:“濮水北于钜野入济。”索隐地名,盖地近濮也。

注⒁正义刘伯庄云:“言秦得魏地,楚赵之(绝)从。”

注⒂集解徐广曰:“单,亦作‘殚’。”索隐单音丹。单者,尽也。言王之威尽行矣。

王若能持功守威,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王若负人徒之觽,仗兵革之强,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狐涉水,濡其尾”。①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何以知其然也?昔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祸,②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③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没利于前而易患于后也。④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⑤既胜齐人于艾陵,⑥还为越王禽三渚之浦。⑦智氏之信韩﹑魏也,从而伐赵,攻晋阳城,⑧胜有日矣,韩﹑魏叛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下。⑨今王妒楚之不毁也,而忘毁楚之强韩﹑魏也,臣为王虑而不取也。

注①正义言狐惜其尾,每涉水,举尾不令湿,比至极困,则濡之。譬不可力臣之。

注②索隐智伯败于榆次也。地理志属太原,有梗阳乡。正义榆次,并州县也。

注水经云:“榆次县南洞涡水侧有凿台。”

注③索隐干隧,吴之败处,地名。干,水边也。隧,道路也。正义干隧,吴地名也。出万安山西南一里太湖,□吴王夫差自刭处,在苏州西北四十里。

注④索隐谓智伯及吴王没伐赵及伐齐之利于前,而自易其患于后。后□榆次﹑干隧之难也。

注⑤索隐从音绝用反。刘氏云:“从犹领也。”

注⑥正义艾山在兖州博县南六十里也。

注⑦集解战国策曰“三江之浦”。正义吴俗传云:“越军得子胥梦,从东入伐吴,越王□从三江北岸立坛,杀白马祭子胥,杯动酒尽,乃开渠曰示浦,入破吴王于姑苏,败干隧也。”

注⑧正义并州城。

注⑨集解徐广曰:“凿台在榆次。”

诗曰“大武远宅而不涉”。①从此观之,楚国,援也;邻国,敌也。诗云“趯趯□免,还犬获之。②他人有心,余忖度之”。今王中道而信韩﹑魏之善王也,此正吴之信越也。臣闻之,敌不可假,时不可失。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

③何则?王无重世之德④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夫韩﹑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将十世矣。本国残,社稷坏,宗庙毁。刳腹绝肠,折颈折颐,⑤首身分离,暴骸骨于草泽,头颅僵仆,相望于境,父子老弱系脰束手为髃虏者相及于路。鬼神孤伤,无所血食。人民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