脯之属,杀一牦牛以为俎豆牢具。 而五帝独有俎豆④醴进。⑤其下四方地,为餟食⑥髃神从者及北斗云。 已祠,胙余皆燎之。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⑦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⑧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注①正义空桐山在原州平高县西一百里。 注②集解徐广曰:“垓,次也。”骃案:李奇曰“垓,重也。三重坛也”。索隐垓,重也。言为三重坛也。邹氏云一作“阶”,言坛阶三重。 注③集解服虔曰:“坤位在未,黄帝从土位。” 注④集解韦昭曰:“无牦牛醴之属。” 注⑤索隐音进。汉书作“进”。颜师古云:“具俎豆酒醴而进之。一曰进谓杂物之具,所以加礼也。” 注⑥索隐餟音竹芮反。谓联续而祭之。汉志作“腏”,古字通。说文云:“餟,祭酹。”正义刘伯庄云:“谓绕坛设诸神祭座相连缀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洎音居器反,肉汁也。”骃案:晋灼曰“此说合牲物燎之也。”正义刘伯庄云:“以大羹和祭食燎之。”案:以鹿内牛中,以彘内鹿中。 水,玄酒也。 注⑧索隐特,一牲也。言若牛若羊若彘,止一特也。 十一月辛已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①则揖; 而见泰一如雍礼。其赞飨曰:“天始以宝鼎神筴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而衣上黄。其祠列火满坛,坛旁烹炊具。有司云“祠上有光焉”。公卿言“皇帝始郊见泰一云阳,②有司奉瑄玉③嘉牲荐飨。④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太史公﹑祠官宽舒等曰:“神灵之休,佑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⑤立泰畤坛以明应。令太祝领,(祀)及腊闲祠。三岁天子一郊见。” 注①集解应劭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拜日东门之外,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瓒曰:“汉仪郊泰一畤,皇帝平旦出竹宫,东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便用郊日,不用春秋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汉云阳宫在雍州云阳县北八十一里。有通天台,即黄帝以来祭天圜丘之处。武帝以五月避暑,八月乃还也。” 注③集解孟康曰:“璧大六寸谓之瑄。”索隐音宣,璧大六寸也。 注④正义汉旧仪云:“祭天养牛五岁至二千斤。” 注⑤集解徐广曰:“地,一作‘夜’。” 其秋,为伐南越,告祷泰一,以牡①荆画幡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天一三星,为泰一锋,③名曰“灵旗”。④为兵祷,⑤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⑥而五利将军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微随验,实无所见。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雠。上乃诛五利。⑦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牝’。”
(本章未完,请翻页)
10-1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