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雷首③至于太岳;④砥柱﹑析城至于王屋;⑤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⑥西倾﹑朱圉﹑鸟鼠⑦至于太华;⑧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⑨道嶓頉,至于荆山; ⑩内方至于大别;⑾汶山之阳至衡山,⑿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注①索隐汧﹑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嶓頉﹑内方﹑獈是九山也。 古分为三条,故地理志有北条之荆山。马融以汧为北条,西倾为中条,嶓頉为南条。郑玄分四列,汧为阴列,西倾次阴列,嶓頉为阳列,獈山次阳列。 注②集解郑玄曰:“地理志汧在右扶风也。”索隐汧,一作“岍”。按:有汧水,故其字或从“山”或从“水”,犹獈山然也。地理志云吴山在汧县西,古文以为汧山。岐山在右扶风美阳县西北;荆山在左冯翊怀德县南也。正义括地志云:“汧山在陇州汧源县西六十里。其山东邻岐﹑岫,西接陇冈,汧水出焉。岐山在岐州。” 注③索隐雷首山在河东蒲阪县东南。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三山在冀州;太岳在上党西也。”索隐即霍泰山也。已见上。正义括地志云:“壶口在慈州吉昌县西南。雷首山在蒲州河东县。太岳,霍山也,在沁州沁源县。” 注⑤集解孔安国曰:“此三山在冀州(之)南河之北。”索隐析城山在河东濩泽县西南。王屋山在河东垣县东北。水经云砥柱山在河东大阳县南河水中也。 正义括地志云:“厎柱山,俗名三门山,在陕州硖石县东北五十里黄河之中。孔安国云‘厎柱,山名。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也’。”括地志云:“析城山在泽州阳城县西南七十里。注水经云‘析城山甚高峻,上平坦,有二泉,东浊西清,左右不生草木’。”括地志云:“王屋山在怀州王屋县北十里。 古今地名云‘山方七百里,山高万仞,本冀州之河阳山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此二山连延,东北接碣石,而入于沧海。”索隐太行山在河内山阳县西北。常山,恒山是也,在常山郡上曲阳县西北。正义括地志云: “太行山在怀州河内县北二十五里,有羊肠阪。恒山在定州恒阳县西北百四十里。道书福地记云‘恒山高三千三百丈,上方二十里,有太玄之泉,神草十九种,可度俗’。” 注⑦集解郑玄曰:“地理志曰朱圉在汉阳南。”孔安国曰:“鸟鼠山,渭水所山,在陇西之西。” 注⑧集解郑玄曰:“地理志太华山在弘农华阴南。”索隐圉,一作“圄”。朱圉山在天水冀县南。鸟鼠山在陇西首阳县西南。太华即敦物山。 注⑨集解郑玄曰:“地理志熊耳在卢氏东。外方在颍川。嵩高山﹑桐柏山在南阳平氏东南。陪尾在江夏安陆东北,若横尾者。”索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1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