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可信;声为律,①身为度,②称以出;③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注①索隐言禹声音应钟律。 注②集解王肃曰:“以身为法度。”索隐按:今巫犹称“禹步”。 注③集解徐广曰:“一作‘士’。”索隐按:大戴礼见作“士”。又一解云,上文声与身为律度,则权衡亦出于其身,故云“称以出”也。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①定高山大川。②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③卑宫室,致费于沟淢。④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⑤山行乘琻。⑥左准绳,右规矩,⑦载四时,⑧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觽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觽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注①集解尚书“傅”字作“敷”。马融曰:“敷,分也。”索隐尚书作“敷土随山刊木”。今案:大戴礼作“傅土”,故此纪依之。傅即付也,谓付功属役之事。若尚书作“敷”,敷,分也,谓令人分布理九州之土地也。表木,谓刊木立为表记,与孔注书意异。 注②集解马融曰:“定其差秩祀礼所视也”。骃案:尚书大传曰“高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 注③集解马融曰:“祭祀丰絜。” 注④集解包氏曰:“方里为井,井闲有沟,沟广深四尺。十里为成,成闲有淢,淢广深八尺。” 注⑤集解徐广曰:“他书或作‘蕝’。”骃案:孟康曰“橇形如箕,擿行泥上”。 如淳曰“橇音‘茅蕝’之‘蕝’。谓以板置(其)泥上以通行路也”。正义按: 橇形如船而短小,两头微起,人曲一龏,泥上擿进,用拾泥上之物。今杭州﹑温州海边有之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琻,一作‘桥’,音丘遥反。”骃案:如淳曰“琻车,谓以铁如锥头,长半寸,施之履下,以上山不蹉跌也”。又音纪录反。正义按:上山,前齿短,后齿长;下山,前齿长,后齿短也。琻音与是同也。 注⑦集解王肃曰:“左右言常用也。”索隐左所运用堪为人之准绳,右所举动必应规矩也。 注⑧集解王肃曰:“所以行不违四时之宜也。” 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①壶口,治梁及岐。②既修太原,至于岳阳。③覃怀致功,④至于衡漳。⑤其土白壤。⑥赋上上错,⑦田中中,⑧常﹑韂既从,大陆既为。⑨鸟夷皮服。⑩夹右碣石,⑾入于海。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尧所都也。先施贡赋役载于书也。”郑玄曰:“两河闲曰冀州。”正义:按理水及贡赋从帝都为始也。黄河自胜州东,直南至华阴,即东至怀州南,又东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