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准噶尔的战争

“胤礽,你皇阿玛将要从塞外启程回宫,边关来信说,皇上需要归京修养。稍后,你且率领皇子以及众臣,出午门外迎接圣上。”

因为皇帝身体没有痊愈,因此裕亲王,索额图等跪请皇帝以龙体为重。皇帝只好从诸臣之请,返回京师。

得知皇帝明日归京,次日,皇太子胤礽率领皇子来迎。人在病中似乎总似思绪很多,皇帝在龙撵上看到胤礽并无忧戚之意,心中大感不快。

“难道,胤礽这是在期望朕早日驾崩,为何如今没有半点忧戚之意”。皇帝心中因为病急,所以止不住的心忧。

只是皇帝已经忘记了,他自己对于太皇太后的孝顺,是因为太皇太后与皇帝两个人度过了更早的幼年期。

因为皇帝登基时还年幼,所以作为皇祖母的孝庄皇后与皇帝,因为四大辅政的缘故,要更加亲近,这是应该的。

皇祖母护着自己的孙儿,皇帝孝敬自己的皇祖母,不论如何,于情于理,这都是应该的。但是,皇帝忘记一点了。

孝庄文皇后是女性,更加包容,皇帝自己虽然是慈父,对于皇太子比对于别的皇子,关心更多。

但是,皇帝正是因为期望越大,如今皇太子不再按照自己的期望行事后,皇帝的失望就更大。

皇太子不是一个八岁的孩童,而是一个十六岁的青年。皇太子学的是治国之道,要求喜怒不显于面。皇帝的要求如今,只是寻常人家的父子亲情。

但是皇帝此时已经忘记了,自己与皇太子自己,不仅仅是父子,更是君臣。作为臣子,作为储君,皇太子怎么能够在这个死后,露出惶恐,这不是令大臣们轻视自己么。

所以皇帝心中认定,皇太子此时心中“绝无忠爱君父之念”。这样一想,皇帝心中非常不快。“你是储君,监国要职,怎能随意离京。”

皇帝因为心中不快,所以对于皇太子的行为也有些不满意,“快快回京吧,朕并无大碍。”皇太子了解皇帝的脾气,因为胤礽是从小跟在皇帝身边长大的。

胤礽知道皇帝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儿臣遵旨,便在京中静候皇阿玛。”皇帝令胤礽先行回京,胤礽只能遵从。

“皇阿玛心中不快,你替孤在皇阿玛身边,多多尽孝。”这一次,从三皇子到十皇子,皇太子都将他们带出来了。

因为皇太子担心皇帝,但是三阿哥也在,皇太子担心皇帝却不得不遵从皇帝的命令。幸而四阿哥也在,所以皇太子只能嘱托四阿哥。

“太子殿下现行回京吧,告诉皇额娘,皇阿玛无事。”胤禛其实跟皇帝并没有多么亲近,皇帝是因为胤禛养在皇后身边,有所顾忌。

而胤禛是因为皇太子的原因,还有十阿哥胤俄,所以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