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既然这些人已经到了长城以北的地界,现在也容不得我们退缩了。裴兄觉得呢。”

张思言早就料到了今日,虽然觉得时间上有些不可思议,但是瓦剌人毕竟想要通过战争来获得过冬的物资张思言还是理解的,但是现在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裴炎打算如何建筑防御工事。

“就在这里吧,至少有长城在下面挖战壕也比较容易。徐翊今日就应该进城了,到时候还要请陈兄弟你也要随着我去迎接才好。”

徐翊虽然不是少年成名,但是跟在宪宗皇帝身边的时候也不过才十七,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近四十岁的徐翊裴炎也只是听过徐翊的名字。但是徐翊是什么样的人,裴炎自己一点都不知道。

“这个是自然的。”张思言也是从京师来的,裴炎会作出这样子的决定一点都不会让人意外。反而是徐翊自己被皇帝给提拔出来的时候,自己才觉得意外。

大明朝建国百年来除了当年永乐帝发动的靖难之役和英宗皇帝被俘虏的土木堡之变之外,只怕也就是在这一次的战争算起来很重要。但是大明朝名声在外的人也有,不过皇命不可违抗所以徐翊还是带兵出征了。

“见过徐将军。”裴炎对于徐翊倒是恭敬,徐达虽然在洪武早年就死了但是徐家一向都是治家严谨,尤其是在永乐皇帝时期徐家依旧还是深的帝心。所以裴炎对于徐翊看重也不例外。

“裴将军不必如此,这一次虽然我从京师带了四万精兵,但是对于大同我到底还是不如裴将军你熟悉。所以还请裴将军这几日劳累一番了。”

徐家现在还是魏国公,但是徐家的家训对于后世子弟一向都是很严苛的,所以这才保证了徐家到了这百年之后不但没有落败下去,发而是还是能够给朝廷提供人才。

“你就是皇上提起过首先来大同的陈言吧,你给陛下说的那些意见,陛下给我看过了我觉得很好。”

原来张思言早在自己有想法的时候,就在给皇帝的家书之中写下来告诉皇帝了,张思言不想瞒着皇帝。张思言不希望自己跟朱祐樘两个人之间还有秘密。所以在乾清宫的皇帝对于大同的事情也是了解的清清楚楚。

再说不仅仅是大同城面临着被兵临城下的危险,还有河西走廊的嘉峪关和大明西北边境的玉林。

嘉峪关是河西走廊的关口,当初张骞出使西域就是从这个地方离开的。可以说嘉峪关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河西走廊就是一个平原,容易攻克却难以防守。在河西走廊西南边的祁连山是一个天然的屏障,所以阻止了吐蕃人北上。

而嘉峪关就是扼守河西走廊的西北关口,要是嘉峪关失守,那么整个西北也就成了吐鲁番人的囊中之物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