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延迟定案

回过神看他匆忙离开的背影我似乎又明白了些什么,要不是有要紧的事他怎么可能就这么走了?

女警察似乎看出我心头的疑虑,毫不避讳地说:“他应该是去取验尸报告了。”

我越来越觉得这个女警察不简单,为什么她说的每句话总能准确无误地戳中要害?难道是巧合?可一个巧合是巧合,太多巧合拼凑在一起,那就是故意为之了。

从表面上看,她的确是个再寻常不过的女警,可我总觉得,她并不像警察,虽然她极力装做刑警的样子,可她本能的言行反应出卖了她,从她下午的言谈中看得出她很自信,就像所有案子到她手上一定会侦破,所有凶手到她面前再无法掩藏一样。

“我想带程楠走。”

我的想法一说出口就被男警察毫不客气地驳回,“不可能,程楠现在是第一嫌疑人,必须留在我们这里,何况张队也不会同意的。”

“你要明白,我既然有能力把他送回来就有把他光明正大带出去的理由,忘了说,我两个小时前提交上去的报告已经被批准了,如果不信大可以去问你们张队。”

男警察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或许他觉得我在心理学上的造诣是不能和现实生活中的权势形成正比的,再怎么说我也只是个心理医生,尽管有时充当侦探,但我毕竟不是专业的,张队怎么敢把这么大的案子交给我?

不过这些都与我无关了,他肯将案子交给我仅仅是因为信任我,并非靠我们之间的关系,而我能回报他的无非是好好破案,还所有受害人一个公道。

一想到这我又不禁陷入了沉思,密室杀人虽然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杀人方式,但布置起来却是很不容易的。

首先,此类案件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布置,去构思。其次,这类案件对犯罪分子来说,犯罪成本过于高昂,稍有不慎暴露的机率也是成几何增长。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除非是那种真的智商卓绝的犯罪分子外,很少有人会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此费劲地杀一个人。

        当然,有些时候,一些巧合的因素,也能让一个原本简单的案件变得扑朔迷离,可这种巧合的概率太低太低了。

我也有想过,凶手是个变态杀人魔,设置如此精妙的密室布置这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悬案只是为了满足自己骨子里变态的想法。

1986年在美国硅谷就发生过一起类似的案件,凶手在用同样方式杀了十一个人后终于归案,这件事在当时的美国传的沸沸扬扬。

但有一点是别人不知道的,其实那个凶手是自己到检察院自首的,在那之前,警察逐一排查了一个多月,别说是凶手,就连一点线索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