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雍正七年,我二十岁,冕儿九岁,我们被额娘带到无涯居的书房,针对冕儿为帝之后的情形作了猜测。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单方面地以武力衡量,而是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于一体的。”额娘含笑看着我们,目光慈爱而温暖,“默默,冕儿,你们阿玛从即位起就一直在强调吏治,事实上他也不停地在为此而努力,然……你们觉得,这吏治当如何?”
我想了想答:“人心不足,欲念难平,因私欲而枉顾其他,利己而损人,除非能消除人的欲望,否则……”
冕儿看了我一眼,蹙眉边想边慢慢开口:“哥哥所言乃是世间众多不法之事的根源,并非只有吏治如此。”他停了一下,有点犹豫地道,“我觉得,法度上的缺陷、文人对待为官的态度、还有上位者的重视程度……这些都很关键,而且吏治难清,自古如此,对此能做的也只是尽可能地杜绝大部分的贪赃枉法,彻底根除……不是不可能,而是完全不可能。”
我微愣,额娘却笑了:“你们所求不同,回答的方向也就不同,不过都说得很不错。”
闻听此言,我顿时明白了,冕儿学的本就是帝王之道,所思所想更倾向于解决,而我修的是天道,悟的是万物变迁之理,更侧重于透过表象发现本质,进而参悟领会,我们兄弟所走的路是完全不同的。
“冕儿的想法虽然还不太全面,但关键之处却指出来了。”额娘赞许地摸了摸冕儿的头,“一个国家的法制是否健全,往往能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而律法……通常是在很多事件发生后才能拟定颁布的,当然,律法颁布后,如果不能保证彻底完全地将之执行,那也不过是一纸空文。”
在那之后,冕儿一连数月,都在翻看额娘塞给他的厚厚的各种后世的法律条款。
升平元年,未曾在朝中作大幅度调整的冕儿,发布的第一份旨意,就是从刑部分离出一小部分人来,组建了大清立法院这一新的机构,并从“学海无涯”抽调律法研究这一方面的结业学子,开始系统地修订大清的律法。
起初他亲领着大清立法院办差,过了几年后才逐渐放手,并逐步在大清各地建起立法分院,显然是下定决心要健全大清的律法。
朝中自然是反应剧烈的,不止因为立法院的事,还因为冕儿在不停地将六部分离整合,一点点分割着大臣们所拥有的权力。
吏部、户部、刑部是六部中被分割的最厉害的,此前,主管天下官员和钱粮的吏部、户部是众多大臣最希望去的地方,然而,正是因此,冕儿才会首先拿这两部开刀。
这还要源于额娘说过的话:“受时代和历史、观念等等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