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一子定成败-康熙(三)

学海无涯分文理两部分,各部分又细分成了各科各院,建筑多在湖心岛上,校舍却在湖心岛后面的山脚和山上,由宽大的九曲长桥连通,无论是环境还是建筑规模,都非同一般,即使是我,第一次见到时也吃惊不已。

或精致或秀丽,或大气或小意,这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学院了,说它是个小国家也不为过,而更吃惊的还在后面。

弘昈亲自带着我参观了学海无涯的几处,以便我初窥这所学院。

首先是文部的政治院,里面学子不少,个个都有经世之才,最令我忌惮的是,这些人对弘昈尊敬而臣服的姿态,而紧接着让人吃惊的是他们所学的课程,全不是儒家经典那些,而是实事政务,甚至有往年的案例作为分析材料。

文部的民族院,我听到了学子们对各民族的种种分析,西南夷、藏民、蒙古人,被列为了重点分析对象,而民族院的学子还和宗教院的学子相联合,举办过几次交流会,有试图以宗教方式来处理民族问题的意思。

文部的外语院,已经拥有了好多种西方国家所用语言的人才,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着。

看过了文部的史学院、文学院等等地方,弘昈带着我到了理部。

农学院的培育田中有了引进的玉米等物,还在培育着高产的稻子和麦子,据说已经有所进展。

工学院的库房里,不知堆了多少实用的、方便生活的发明,而学生们的研究方向,已经转向如何改进这些发明了。

物理院研究的东西,已经大大超出了我的认知,那什么动力、阻力、蒸汽之类的,我完全无法明白。

化学院调试着颜色各异的液体,时不时还出现个爆炸的,我只觉得太危险太危险。

弘昈带着我到了后山脚下,拐到我晕了的时候,才进入一条密道,向下向前再向上,估计是挖在山里的,走完密道就到了一个十分空旷的山洞中,我看到……看到了无数人忙忙碌碌地再制造火铳,不,这明显比火铳更为精巧。

所有的工匠向弘昈整齐地鞠躬:“见过少主。”

在弘昈的示意下,他们继续手中的事,而我则震惊地看着目之所见的一切。

“不用太惊讶,这些从康熙四十年起就在进行了,只不过那时处于试验阶段,直到康熙四十八年,才开始不断的试造改进。”弘昈拿起一把成品的火铳,很标准地握着朝靠在洞壁的靶子打了一发子弹,然后不太满意地丢到了那些成品中,“还是不够完美,不过,也算是不错了,至少当今的世界上,只此一家呢!”

他带着我一一看过工匠们的制作过程,薄厚的要求,光滑的程度,哪怕一个小小的部件,也必须细微到发丝一样的程度,否则……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