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瑾端着莲子羹是,拿勺子搅了搅。
宫里煮的莲子羹都是做的很实在。糯米都要精挑细选一番,有残缺的不行,有斑点的不行,为了煮出来的粥看着漂亮,莲子也要事先煮好一大锅,等半熟了再挑出来和糯米一起煮。不像菜谱上说的那样是像沿海的糖水一般,就像是平日里吃的粥米一样,只不过这宫里的莲子羹还要多加上一些用桂花花蜜熬成的蜜糖,甜腻程度可见一斑,就是自己当年那个嗜甜的娘亲也是难以喝下整整一碗。
易瑾小时候也是不爱喝这些东西的,但娘亲爱喝。
当年的易瑾的娘亲封号为瑾,来于瑾瑜一说。先皇当年盛宠瑾妃,惹得宫中众人眼红,但无奈瑾妃生了易瑾,其他宫妃膝下无子,所以也都不敢对瑾妃放肆无礼。先皇也是把封号里的瑾字赐名给当年的小太子易瑾。就当大家觉得瑾妃就要有了皇后之位的时候,先皇却又从宫外带来了一个女子。
也就是当朝的太后。
先皇对朝政不上心,对易瑾的态度更是可想而知。易瑾的满月酒,先皇都只是到场露了个脸就走了。这下倒是把瑾妃推到了众人面前。
虎落平阳被犬欺。
瑾妃随有易瑾傍身,但还是被后宫众人欺压的不成样子。
但易瑾似乎从没见自己母亲怨恨过,瑾妃那时还笑着对伺候的宫女说这下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了,自己也好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原本负责后宫事务的瑾妃开始自己亲手下厨喂养易瑾。
易瑾从小虽说没有先皇关怀,但瑾妃对他的宠爱却非同一般。
当初宫中有人劝慰瑾妃,“还是去找皇上说说,男子没了父亲长大定是缺了什么的。”
瑾妃却自己拉弓骑马,陪着易瑾做那些寻常人家都教孩子做的事,用自己的行动告诉那些人并非如此。先皇也是不管不问的,就当易瑾觉得自己会这么长大的时候,瑾妃本就虚弱的身子垮了,而皇上却是就像等着这一天一样,立刻立那新入宫的女子为后,太子易瑾也被过到她的名下。
易瑾在瑾妃那里收拾东西的时候,没有哭也没有闹。
就是像易瑾只是出去玩一天的一样,瑾妃交代着易瑾自己多注意身体,不过八岁的易瑾只说自己会经常回来,瑾妃却叮嘱他读书莫要分心。
明明一副和睦的样子,却在旁人看来无比心酸。
易瑾喝了口莲子羹,凉了。
就像自己当年见母亲最后一面时,母亲端着的那碗一样。
瑾妃和易瑾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斥责易瑾不该随便怀疑别人的居心。
那碗莲子羹是别的宫送来的,自己赶到的时候莲子羹已经凉了,瑾妃也喝了大半。但到最后瑾妃却还是在想着教导自己莫要随便糟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