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与爱,从来息息相关。
哪怕只是小时候些许关于吃的记忆,也都是温暖的、迷人的,充满了浓浓的爱意。
很小的时候,有一年春节,五六岁的妹妹,特别馋摆在桌子上的橘子。那金黄的橘子,在当年也是昂贵的水果。她很想吃,又知道强硬地索取不会得逞,怎么办呢?最后她佯装自己喝醉了(她不过是喝了一点水而已),就那么一装醉二耍赖半闹半笑地,把橘子给拿到手,吃掉了。
妈妈好气又好笑,又心疼孩子,也就没拦她。
这件事过去好多年,偶尔还会成为我们家聊天的话题,说妹妹从小就有太多吃心眼儿,对于吃真是执着又聪明。在她更小的时候,看到电视里有葡萄的诱人画面,就纠缠着要吃葡萄,不给就又哭又闹。实在没有办法的妈妈,只好弄了一些炸花生米,说这就是葡萄,居然也能哄好她;那时没有太多反季蔬菜,冬天里看到黄瓜简直是“奇迹”,过年的时候,爸爸为了招待客人,买了几根黄瓜回来,藏在衣柜里,但他又爱女心切,动辄就偷偷分一点给我们吃,哎,那时候的黄瓜味道多好啊!
小学时,期待的是每年七夕的那顿晚餐,那是初秋时分,有各种水果和美食。有一年,表哥送来满满一箱带鱼,真新鲜。
高中时候住校,餐厅里的饭菜寡淡得很,最爱吃的是妈妈每个月给我做的咸菜炒肉丝,装上满满一大罐子,每餐饭就着馒头吃,满足极了。
渐渐长大,离开家,却依然在每个冬天怀念着,父母在烧得通红的炉子上慢慢炖烂的肘子,冒着热气的白菜炖羊肉,甚至还有,我们扔到炉子里烤得黑黑丑丑香甜软糯的地瓜……
所有这些关于吃的记忆,照耀着我人生的每一个片段,走再远,也惦记着记忆中家乡的炉火;走再累,也会牵挂父母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
大部分的父母和爱人,都会把他们的爱和心意,糅进为你精心准备的一餐饭里:上学时候每天清晨的早点;下班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吃的晚饭;又或者,春节时千里迢迢回到家,满怀感动吃的团圆饭……
我们许多人,从来不会轻易表达爱,那一句“我爱你”总是在心底,在嘴边,在眉梢,在眼角,就是说不出口。我们只是把爱都渗透进了每一餐饭里,那份爱,是爸爸买菜时的细心挑选,是妈妈做饭时的喜上眉梢,是妻子端菜时的那一份安静娴淡,是丈夫收拾碗筷时的那一份温暖,是餐桌上拥挤的杯盘,是我们埋头狂吃时的满足神情……
很多人跟我说过类似的话——
“我们家的饺子是无可替代的”;
“我爸做的辣子鸡是任何食物都无法媲美的”;
“我妈妈擅长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