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我像谁

跟许久未见的朋友聊天吃饭,大龄单身男青年苦于没找到一个“看得上眼,说得上话”的结婚对象,便斩钉截铁地说,要买房子,买了房子就能结婚了——真是神逻辑,却又是社会的现实状况。

女友问单身男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女孩。显然,他也很难用更详细具体的语言来描述这种只有在见面的时候才能突然迸发出的“感觉”。

于是,女友诱导说:“如果用明星来形容,哪一个比较接近你的想象?”

果然可以找到一两个他的梦想类型。

我却嗤之以鼻。俨然又是一个“你爱我像谁”的故事。

看《消失的爱人》时,其中一段令我颇为心惊:

我对尼克满腔深情,跟他在一起让我感觉心安且快乐,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心底还藏着一个真正的艾米,而且这个艾米更美好、更有趣、更精致,也更具挑战性,“酷艾米”根本无法望其项背,可惜尼克却仍然对“酷艾米”痴心不改。当你终于向自己的知己爱人袒露出真实的自我时,对方却并不喜欢你的真面目,你能想象那种处境吗?说来说去,由爱生恨便是从那时候露出了端倪,对此我曾经想了又想,我认定那就是一切的开端。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恋爱和婚姻中的男女都是截然不同的面目。

恋爱关系的初期,男人或女人都有“扮演”的成分。男人扮演女人期待中的“白马王子”,浪漫、温柔、多情、专一、挥金如土,又或者潇洒个性,总之女人对男人的期待,决定了他努力的方向;女人则扮演着她认为男人会喜欢的类型,温柔、体贴、小鸟依人,又或者像《消失的爱人》里说的那种“酷女孩”——对一切都无所谓,让男人没负担,如此一来,关系就可以毫无压力地展开了。

谁扮演得更用力,大多数时候取决于谁爱得更深。

热恋时,这种扮演欲望会达到顶峰,不遗余力地实现对方的期望和想象,满足彼此对感情的需求,对爱情的幻想——没错,这时刻真美好。

可是,攀上顶峰的同时,也意味着接下来只能是一路下坡。

感情渐渐稳固后,步入婚姻,从此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甚而在经历了真实生活的磨砺之后,激情日渐退却,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会慢慢卸去伪装,逐渐袒露真实的自己。

这个过程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有时候伴随着婚姻的阵痛,一次次的争吵,一次次的心碎,一次次的磨合,到最后会有各种各样的结果——要么分道扬镳,要么相互接纳,要么同在屋檐下却形同陌路……

这不是危言耸听。

扪心自问,恋爱时候的那些柔软豁达矫情放肆,难道是真实的我们吗?我们难道不是借由荷尔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