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一子为郡公。
贞观六年(632年,两《唐书》记载为贞观八年,但据《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四》记载,尉迟敬德在贞观六年时已为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刺史,故将任同州刺史的时间定为贞观六年),迁同州刺史。
贞观六年(632年)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大摆酒宴,已是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也回京赴宴。席间,尉迟敬德见到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大怒不已,说道:“你有什么功劳,配坐在我的上席?”
任城王李道宗坐在他的下位,便向他做解释。尉迟敬德竟然勃然大怒,殴打李道宗,李道宗猝不及防,一只眼睛几乎被打瞎。
这事闹到了李世民那里,让李世民非常不高兴。
无奈,他规劝尉迟敬德道:“我读《汉书》,发现汉高祖的功臣能够保全自己的很少,心里常常责怪高祖。到了登基以后,一直想保全功臣,让他们子孙平安。但是你做了高官之后不断触犯国法,才明白韩信、彭越遭到杀戮,不是汉高祖的过失。治理国家的重要事情,只有奖赏与处罚。分外的恩惠,不能给得太多,要严格要求自己,别做后悔不及的事。”
尉迟敬德听完这一席语重心长的话,忙磕头谢罪,从此才约束自己的行为。
当然,这些事情都还没有在这个世界发生。尉迟恭和其他人的矛盾,也没有激化到那种程度。此时的众人,也只有少数几个猜测到可能发生的未来。
不过就在众人都露出疑惑表情的时候,房玄龄却突然说道:“陛下,想要弄清楚萧文和汉皇的意思,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楚这弓弩有什么用。因此,臣需要陛下召集大匠,研究一下这弓弩,是否可以在大唐生产。”
“哦?”李世民眼睛一亮。
昨天晚上的时候,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把弓弩是否可以在大唐仿制,是一个决定汉皇和萧文传达他们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的决定性因素。
只不过那只是他灵光一闪的直觉,因此并没有办法追究下去。
可如今,房玄龄却隐约猜测到萧文要表达的意思,确实是让李世民喜出望外。
不过这也正常,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后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父房熊,释褐州主簿。
父亲房彦谦,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魏、齐间的山东学者。
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
可以说,论文化程度,房玄龄恐怕是这里的人里面,最有文化的一个。
历史上,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晋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