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杜易简

。稍微想了下,他说道:“如果大人想结交洛阳的文人墨客,可以从杜御史入手。”

“杜御史?”萧文愣了一下,问道:“杜甫吗?”

不对!历史上的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

从头到尾,他就没有当过御史大夫的职务。

果然,听到萧文说起杜甫,那个吴管事的表情变得茫然。他说道:“小人不知道大人所说的杜甫是何许人也。小人其实想介绍的是殿中侍御史,杜易简,杜大人。”

听到这话,萧文立刻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对方的资料。

襄州襄阳人。约卒于唐高宗咸亨末年。

大约是唐朝第一个因政治斗争而被贬开州,并死在开州的倒霉人物。

杜易简本来也是一位少年才俊。《旧唐书》里说他九岁能文,年龄稍长,便“博学有高名”。

他的姨兄岑文本又是当朝中书令,于是顺利考中进士,并担任了殿中侍御史之职。

到唐高宗咸亨四年,杜易简已官至考功员外郎。

在他担任考官这一年的科举考试中,一共有79人进士及第。

倘若杜易简在官场老是这么顺风顺水,想必就和开州无缘了。

赶巧的是唐高宗李治身边冒出了那个被骆宾王骂作“狐媚偏能惑主”的武昭仪,在朝廷重臣许敬宗、李敬玄的鼓噪下跃跃欲试,一心想当皇后。

而当朝宰相长孙无忌、褚遂良和吏部侍郎裴行简则坚决反对。

杜易简很不幸站在了这些人一边,他不知道武则天当不当皇后原是皇上的家事,只有唐高宗本人说了才算,竟然写了一道奏疏去弹劾李敬玄。

唐高宗李治想必是龙颜大怒,不久就找了个“恶其朋党”的借口,下一道圣旨,将杜易简贬为开州司马。

一帆风顺的杜易简哪里受过这等委屈,更没想到此事会惹恼了皇上,又急又气又怕,到开州不久就死掉了。

不过虽然杜易简的官运不太好,但在他开始倒霉以前,他在朝廷里应该是有些关系的。

更何况,他最强大的地方,还是他在文化界有着不错的影响力。

整个襄阳杜氏家族的官运总的来说是不畅的,杜易简遭此厄运原本不足为奇。

他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主要还是他与唐朝两大文曲星的关系。一位是杜甫。

杜甫的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而杜审言则是杜易简的堂弟。

另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