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余杭县,县虽小,但地位很重要,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静海侯李旦,曾经是海上赫赫有名的海盗,在天启三年,朱由校微服江南至余杭县时招降的,手底下有着庞大的舰队,一直半独立于海上,随着合法化的贸易,他已经积累了相当可观的财富。这些年,因为大明水师尚未真正组建起来,东洋、南洋海贸不得不依靠李旦的关系,现在大明要经略海洋,真正掌控在朝廷上,是该收点权力回来了。
朱由校到了杭州府,知府张印玉、静海侯李旦及杭州大小官员出城迎驾,在城外,朱由校下撵将跪在地上的静海侯李旦扶起,笑道:“静海侯向来可好?上次一别,朕甚是挂念。”
李旦惭色回道:“谢陛下惦记。怪小臣眼拙,当年不知是陛下,屡屡失态冒犯,真是罪过。每每想起陛下当年的知遇和救我家妻儿之恩,小臣是感怀不已。”
朱由校抿嘴一笑,附近轻声说:“当年朕微服南下,不便表露身份,你就多担待,替我瞒着。”
“小臣现在也是守口如瓶,不敢言当年之事。”
朱由校“呵呵”而笑,又看了一眼张印玉,“朕在吏部的京查上看到了对你的考核,干的不错。”
张印玉欣喜,“全赖陛下栽培。”
朱由校在杭州府衙召见了州县官员和地方名绅,和他们闲谈起来,晚上又赐宴,让他们目睹了天子风采。
夜里,朱由校思考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安排李旦,他在海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现在还影响着东洋和南洋的海贸。是该将他手中的权力收到朝廷手里了。
第二天一早,朱由校派人传旨给李旦,要到他的家中拜访。李旦接到旨意,高兴的全家忙乎起来,门口张灯结彩,庭院洒水清扫,门柱挂彩绸,从大门一直到中堂庭院,都铺着红毯,一条街道都安排人洒水清扫,沿途店铺给每家发钱犒赏,让他们都买上彩绸,有门柱的缠绕门柱,没门柱的在门窗前挂彩旗,在城中给穷人发粮发钱,彰显了他雄厚的财力。
日上三竿,朱由校的銮驾在清净的街道上缓缓的向李旦的府上行进,沿街两侧百姓跪迎,李旦带着家眷早早的在府门口等候,待銮驾一出现,他们就纷纷下跪迎接朱由校的圣驾。
銮驾在李旦面前停下,朱由校从车内走出,抬眼看了看这杭州第一名家的气派,确实名至实归,门阔墙高,两尊比人还要高的石狮威风凛凛的立在门前,彰显豪气。
李旦与众人伏地叩首,行三跪九叩大礼,高呼“万岁”。
礼毕,朱由校伸手将李旦扶起,笑呵呵的说道:“朕来只是看望您老人家,却不曾想惊扰了你们。”
李旦喜眉颜笑道:“陛下驾临小臣寒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