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章 八方风雨

大明已经宣布:从今后,大明所有海外属国都转交给开荒团。这可好,第一个表诚心到上海报道的属国朝鲜,就获得个强索土地的结果。这样做,以后还有敢和开荒团打交道的属国吗?

要知道瘦死骆驼比马大。大明的属国虽然不对大明做什么贡献,但是数量可不少。南方除了安南,还有暹罗等许多国家呢。还有西北。这不以仁义治国,不是大昏招吗?

不过马上有明眼人就在报纸上指出,李易这样做有自己的目的。那就是开荒团是讲究实际的团体,根本不屑于要面子上的属国,只是要真正属于自己的省份。朝鲜这样只要帮助,不要管理的属国,开荒团会接纳它吗?

可能在开荒团眼里,朝鲜就是一口年猪。谁家杀猪会在意猪的感受呢?

这一下,就引发了如何建国,建国需要不需要仁义道德的大讨论。辩论来辩论去,大家忽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儒家传承几千年,开国的时候,还真没人用它。都是治国的时候,才都想起了它。

为什么会这样?

很显然开国的时候,哪个国家不是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罪孽深重?讲究仁义早被别人灭了。

历史上就有个自命仁义之师,不肯乘人之危的“宋襄公”。

这货和楚国打仗的时候,楚军渡河发动攻击。这时他手下的大司马公孙固,鉴于敌众我寡,向宋襄公建议:乘楚军半渡而击之。可是人家宋襄公自命为仁义之师,可不肯乘人之危而取胜。当然不采纳公孙固的建议,结果让楚军从容渡河。

楚军在河边列阵时,宋襄公的儿子目夷,又劝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未成时发起攻击。宋襄公又说“不可,这可不是仁义之师的做法。”

最后在楚军布阵完成后,宋襄公才击鼓下令:全军向楚军进攻,结果落个大败亡国的下场。

宋襄公的仁义做法,成为千年笑柄,谁会重蹈覆辙呢。

既然儒家思想只能治国不能开国,那还要求人家开荒团遵守什么儒家仁义思想?人家正忙着开疆拓土呢。对百姓讲究仁义,已经了不起了。会糊涂到对属国讲究仁义?

又有报纸指出北方乱象:李胜义正率领两个军20多万人,向北进军,进攻北蒙。

李胜信正磨刀霍霍,威胁后金,要求后金取消国号,退出辽东。后金会轻易就范?估计早晚很可能打起来。

现在李易干脆自己赤膊上阵,直接要求朝鲜割让庆尚道,变成自己一个行省。

朝鲜是个坚强不屈的国家。肯定不会答应这无理要求。李易既然一言出口,也驷马难追,绝不会改变初衷。眼看这开荒团是又要开辟一片战场啊。

开荒团这是要几面作战?这打了个昏天黑地,按倒葫芦瓢又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