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一位熟客

因着每日只排五十桌,这预定的册子足足排到了半个月以后。一时之间,整个京城里头的酒楼都有些眼红这鸢月楼。

鸢月楼中同时推出了玉宾牌制度,类似于现代的会员卡,宴请的客人可以得到一张玉宾牌,以材质分为上中下三等,每次消费计账,在玉宾账上放两百两银子即打九折,放五百两银子即打八折,放一千两银子即打七折,账目上的银两可以在每次吃饭时折抵。

每消费五十两银子账目上便可多添一两银子,消费一百两银子便可送一道招牌菜品。

这样的制度叫人新鲜,也叫那些囊中羞涩的人望洋兴叹。如此一来,只有京城之中的大富之家,才能成为鸢月楼玉宾册上的玉宾了。

忙活了几日,左思鸢没想到这酒楼的生意竟会这么好,一时之间一个人当两个人使,忙得脚不沾地,喝口水的工夫都找不出。

晚间好不容易关了酒楼,左思鸢累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主仆几人关了门,茶香轻轻替左思鸢捏肩捶腿,新请的账房先生晁明拨弄着手里的算盘对账,越对眼睛里头的光彩越盛:“小姐,这短短三日的工夫,除开材料和人工的花费,咱们便已经净赚了六百两银子!”

六百两?

几人面面相觑,俱是一喜。

想不到短短三天就回了本,左思鸢也觉自己做梦一般。

“既然有了这些银子,不如就再添些人手。”左思鸢喝了一口茶,“再贴个告示出去,招两个信得过的厨子回来,厨房里头人手不够。”

“还有,咱们如今在城南,也该在这间物色一个新宅子了。茶香,你这几日就在这附近留意着,看有没有合适的,先不用着急,再过几日进账多了,手头更宽裕。咱们找个大点的,住着也宽敞。”

左思鸢将心中的盘算一个个数出来,她自个讲着起劲,周嫂子茶香几人听着也欣喜:“还有,左氏粥铺,我也打算引过来。那处的不用丢,只再招几个人来教了手艺,酒楼早上也将早饭生意做起来,才不浪费了这么大的地方。只是这鸢月楼来的人,又比那边的宽裕些,自然不愿意和那些乡野粗民在一起,因此这边的早点要做得精致些,定价也要更高,至于菜品,我还得琢磨琢磨。”

有一个词,叫对症下药。左思鸢想做挣钱的生意,她开酒楼,再不跟以前开粥铺一样,她的目标客户便也跟开粥铺时不同。

如今的鸢月楼,做的是中端生意,口袋里有些银钱的,或许都能在鸢月楼里一饱口福。可是这地方是在京城里,京城里遍地达官贵胄、富绅阔贾,他们口袋里头的银钱让人难以想象,若是不做他们的生意,简直是可惜了银子。

左思鸢的愿望,是攒了钱以后,再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