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志萍对此毫不在意,电子监控全方位无死角她都不怕,人算什么呀?
不过在考试过程中,想到校长那只差快要给她跪了的表情,鲁志萍还是格外慎重,反复检查了三遍才交卷。
结果自然是普大喜奔,鲁志萍以三科291的逆天分数,终于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可让鲁志萍无奈的是,她提前上了初中,那个伴随她一生的绰号,竟然也提前来了——“鲁志深!鲁志深……”
鲁志萍听着那几个男生的怪叫,并没有像上辈子一样上去跟人家抱打,而是化悲愤为食量,埋头跟她那一大洋碗两掺饭战斗。
学校伙食很接地气,玉米面疙瘩比鹌鹑蛋大,偏偏她体积超大却长了一张小嘴,那饭吃得跟上刑似的。
鲁志萍也是到现在才知道,她家的生活水平环比高出的太多了,不愧是牛角村首富。
唯一想不通的就是前世人家是因为看她长的生猛、吃的凶猛才给她起那个绰号,今生不这样了啊?
不过她也就随便吐槽下就得了,上辈子因为名字的事怪过鲁庆山,现在不会了,一个称呼而已,听说还有叫“史珍香”(屎真香)的,也没见人家跳楼。
既然改变不了历史的强大惯性,那就泰然处之好了,对付这些熊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成绩上碾压他们!
不存在青春期躁动问题的鲁志萍比全校同学都更专注学习,成绩一直稳居第一。
等再看到她接二连三的收到稿费时,就很少有人再当面叫她“鲁志深”了。
住校并没有影响到鲁志萍收集素材,恰恰相反,她在集市上得到的材料更加丰富多彩,光笑话就有二十多条,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事,都是她上辈子没有听说过的。
总之集市成了她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灵感源泉,而像这样就地取材写出来的作文,在各类征文比赛中也比较容易获奖。
虽然文采一般,大奖难得,但总体收获不小,到初二放寒假时,鲁志萍已经前后收到六百多块钱的稿费了。
只是回家后,她不小心露出来的大团结让鲁丽萍看红了眼,她一想也不能光自个儿一个人发财,便提出写春联挣钱。
鲁庆山立马托人从供销社给她们弄来几大摞红纸,虽然是残次品,但裁的时候让开撕裂和晕色的地方就行了。
鲁志萍把秦正果也叫上,平时几人就在家里写,等到街天再拿到集市上去卖。
托她自四年级起就强行规定自己每天必须练五篇大字的福,她作为主力军写出来的对联,还真一副副的卖出去了。
供销社卖一角二,她们就卖八分,有的甚至只卖四分、五分。
像贴在猪厩、牛棚上那种,是鲁爱萍和秦正果他们几个写的,字丑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