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断章

用头脑思考的人是智者,用心灵思考的人诗人,用行动思考的人是圣徒。

一、参禅

这样的一个人,佛是他的全部信仰。

小时候。

他想,长大后,我一定要为自己造一座莲台,放下世俗的一切,参禅。

他终于18岁了。也真的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在自己的莲台上开始参禅。树上的叶子绿了,黄了,落了,又绿了,又黄了……

已经没有了时间概念的一天。有个人问他:你悟出了什么呢?他摇摇头:我这么多年来,竟然什么都没有悟出来,是不是很可悲啊?而且我开始怀疑我的信仰——佛。

问问题的那人仰天长笑。傻啊!真傻,没有拿起过,又怎么会有放下。没有岁月的洗涤,哪来的悟。空坐莲台,莫过尔尔。最后的结局,是连自己的信仰都产生了怀疑。

他想,信仰之于我还有什么意义呢?

二、上吊的人

上帝看到一个人在上吊,很生气。

于是问他:你为什么如此不珍惜的自己的生命呢?你不知道很多人想活都活不了吗?你真是人类的悲哀。

你尽管教训吧,反正我是将死的人。我对这个世界已经失望了,我得不到我想要的东西,更加没有我需要珍惜的人和事,那么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上帝说:你?就你吗?你还没有死的资格呢!死可是一件很庄严的事情。你的行为对死是一种亵渎。死是死人与死人的思想、习惯、物品的新的关系网。死重新安排世界。从活到死,表面是改变了,事实上什么也没有改变。活着不知道争取的人,死了一样可悲。活着兴许还有一线希望得到你想要的,但是死了连黎明的曙光都看不到。

三、挖墙的人

烈日。

一人、一铲。人的前面是一堵高墙,围住这个世界的要塞。

挖墙的人拼命地挖,想要从这里走出去。钱钟书的《围城》说:城里的人疯似的想出去,城外的人疯似的想进来。

当最关键的一块砖被他铲掉的时候,他看到了外面,神往太久的外部世界。可就在他为自己的成功窃喜时,却又发现,打破了围墙得到了所谓的自由,只剩下他和一堆暴露在烈日下的断垣残壁。

开始无处存身的忧虑。

茫茫然,放下铲。似乎是在瞬间的醒悟,却用了他一生的辛苦的代价来换取。其实人跟要塞很相像,必须限制自己,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

四、结伴而行的人

妻子说: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

丈夫说:对啊,终于有了我们爱情的结晶。

妻子说:爱情的结晶么?应该是爱情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升华吧!

丈夫说:不,更确切点说是我们二人生命的延续。只有生命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