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大名府,在这个时间段来说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但是岳飞却也有着不得不如此做的理由,青州是安全,可是远离中原腹地,根本对金人产生不了威慑力,所以岳飞早晚也会迁都,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当这件事拿到朝堂之上的时候,确实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但是众人也理解岳飞的想法,众人的担心也同样是时机的问题,现在无论哪一个方向都没有平定,就这么贸然迁都,担心会前功尽弃。
岳飞力排众议道:“诸位,现在不是我们瞻前顾好的时候,青州可以作为我们的大后方提供支持,但是如果我们常居此地确是不行,我明白诸位担心什么,但是我们同样也要为天下百姓做出表率,总要有人站在最前方,我们就是那站在最前方的。”
众人听了也无话可说只能依从,就这样大方针定下了,众人都纷纷忙碌了起来。
让人惊喜的是,青州的百姓听说岳飞要带领朝廷官员前往大名府,站到最前线去,受到鼓舞的百姓纷纷响应,均表示会跟从前往,有心急的已经提前上路。
岳飞见此情景明白民心可用,再不迟疑,决定正式迁都。
说是迁都,其实青州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都城,在这里也没有什么东西,只是重要的一些典籍之类的,还有军械之类的,这些有大军带着也倒是不费力。
一路浩浩荡荡,不断的有民众加入,所过州县更是夹道欢迎,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能够达到这种效果估计也是绝无仅有的了。
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大军终于到了大名府,在岳飞的建议下,大名府也正是改名北京,同时取消了以前北宋将天下分为十五路划分,让各州县直接归中央管辖,其实这个不用岳飞说,很多所谓的路已经名存实亡,岳飞说了只是将这件事合法化了而已。
到了北京宫殿之类的都是现成的,作为古都,很多建筑都有所保存,岳飞也没有整改,直接带人住了进去。
当然了,服侍的太监宫女之类的肯定没有多少,岳飞想了想,更干脆,干脆放弃了诺大的后宫,只要了一座可以供众人住下即可,同时跟杜鹃商量,取消太监、宫女一类的服侍人员,如果确实需要侍女,那也是找些自愿的花钱请即可。
这种事情,虽然有违规矩但是却可以节省开支,众人也无话可说,再说岳飞带头了,其余的官员也纷纷效仿,廉洁之风盛行。
到了北京之后,各地的官员纷纷奏上贺表,更有甚者居然在这种情况下给岳飞送来了税银,让岳飞深感意外,同时记下他的名字,留待日后重用。
一切都是井然有序,军民齐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岳飞跟文山、文义两兄弟约定的时间也就到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