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算命

看一个地方治理的好不好,不要看衙门,也不要听上报,那公文奏折上的东西真假参半就已经算是摸着良心了,要想看个真切只需市井里走走就能大略清楚个一二。

这话是小时候皇爷爷跟自己闲聊的时候说的。周明珏是乞丐出身,还做过和尚,早年流落江湖多年。

所以一直告诫儿子孙子:不要小瞧泥腿子,他们眼里看到的世界往往更通透。

周肃灵跟着凌老爷子在拥簇的人群中走着,浏览着街市喧嚣,这才懵懂的明白皇爷爷当时那句话的意思。

“每个地方都有行会,各行各业的江湖人无非混口饭吃,只要守规矩大家都不会饿肚子,”凌老爷子在一旁耐心的解释着草根中的道理:“官府需要行会,有行会的约束就方便许多。行会也需要官府,这才不至于被外人欺负,也能得到一些实惠。”

周肃灵听的很认真,举一反三的说道:“江湖安定,和气生财,市面就能流通,朝廷也就有钱了。”

凌老爷子惋惜的看了周肃灵一眼,道理浅显,可现在才知晓还是太迟了。

“铜钹儿走街串巷,竹杖五湖四海,听罢那林冲夜奔,再来段秦琼遭难,有道是疾风知劲草,落魄显英豪!”随着说书人啪的一声脆响,惊堂木一拍,顿时招来哄的一片叫好。

周肃灵哪见过这份热闹,也不由得凑过去听那说书人字正腔圆的开场说起书来。

那人抚尺一拍,全场静息,只见长须一捋,大声道:“且说秦琼秦叔宝解配军至潞州天堂县投文,只困知县不发回文,困居客店……”说书的说的吞吐有力,抑扬顿挫,一下子就把周肃灵牢牢的带到情节中去。

《秦琼卖马》是个耳熟能详的段子,讲的是隋朝末年,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卖马解困,结识了好汉善雄信,从此二人结下莫逆之交。随后二人在推翻隋王朝的农民起义中同仇敌忾,纷纷建功立业。

那说书人情绪变幻,时而悲悯时而纠结又时而意气风发,周围人听的入迷。

周肃灵打小就没有什么娱乐,偶尔年关岁末也只能听一出忠臣孝子,歌功颂德的曲目,哪有这番牵肠挂肚的滋味,此时更是如临其境,也随着情节眼神复杂的变化着。

那说书人一节跟着一节,转眼说道结尾:唐朝兴起后,秦琼忠心保唐,单雄信则抗唐到底,可怜一双豪杰各为其主。后来秦琼闻得善雄信被擒,飞马来救。走到跟前,头已落地。叔宝抱住雄信的头,跪在地上,悲痛欲绝。后将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阳南门外,起造一所祠堂,名为“报恩祠”,以报潞州知遇之恩。

“唉——”曲终人散,周肃灵意犹未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