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凶案再现流言乱(一)

转悠了一圈,前前后后的找证据,等凌琅意识过来的时候,夜已经黑了。

与沈捕头告别,凌琅便就回了孟府,将案情又梳理了一遍,虽然还没有发现凶手,但是比先前也算是多了不少收获,凌琅瞬间又觉得信心满满。

二日一早,凌琅便就醒来,洗漱一番之后,便就去了府衙。

案发现场她已经勘察过,尸首也都检查过,府衙的人也都问话过,眼下,官府那边,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以入手的,不过,凌琅觉得自己还是能干些事的。

比如说,钱风。

他知道的事情,是否真的与凶案有关,不管怎么样,都是要去仔细问问的,不过,在问钱风之前,凌琅要先去看看李牙和陈二林的档案。

李牙和陈二林虽然是北京人士,但是个人的档案,并不在顺天府中,而是在当地的县衙,纵然都是在北京,但是一来一回的调信息,总归是要些时间,李牙的倒是早一些就到了,陈二林昨日才被发现遇害,档案乃是今日一早才刚送到。

也是因为此案事关重大,底下的人也不敢怠慢,否则哪会如此迅速。

依旧是沈捕头陪着凌琅。

“李牙是临安县人,陈二林则是白芷县人,临安县在北京之北,而白芷县则是在北京中心偏南些,两地相距甚远,我查过两人的亲戚朋友关系,并无有何重叠,从两个县衙那边送上来的档案来看,陈二林和李牙能够重叠的,就只有这几年在府衙这边了。”沈捕头简单地说了一遍。

凌琅微微颔首,手下的动作却不慢,快速地浏览着两个人的生平。

李牙今年已经四十有八,秣陵帝自登基以来,已经安排过四次出海,而李牙便就参与三次修船事宜,第一次出海乃是秣陵三年,第二次,也是李牙第一次参加修船事宜,是秣陵五年,之后是秣陵七年,第四次,则是秣陵十一年。这后三次,李牙皆有参与,而这次,则是第五次,是为了今年的出海事宜做准备。

而陈二林,比李牙要小一些,今年方才四十出头,他比李牙要晚一些,参加了秣陵七年和秣陵十一年的修船事宜,这次是第三次,两个人的重合点,便就是秣陵七年和秣陵十一年了。

四年前,和八年前,这两年是发生了何事?是在府衙这边,还是两人去了修船之后才发生的事?

凌琅思索,随后想到了什么,转向沈捕头,问:“沈捕头,钱风是何年才开始参与修船事宜?”

沈捕头在府衙多年,对这些事,自然了解,闻言,稍稍思索了一番,便回:“如果我没有记错,钱风应该和陈二林一样,参与了秣陵七年和秣陵十一年的。”

“那这次的船工中,是有那几位,是都参与了这两年,或是其中一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