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第六十九

,何可得也!譬之于水,其流已浊,若不澄本,何当

复清。方今圣德御天,再宁寰宇,四海之内,颙颙向化,皆延颈举踵,思圣朝之理也。

不以此时而理之,则太平之政又乖矣。

凡国之大柄,莫先择士。自古哲后,皆侧席待贤;今之取人,令投牒自举,非经国

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孝廉,审知其乡闾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

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刺史当以礼待之,试其所通之学,其通者送名于省。

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比来有到状保辩识牒等,一切并停。其所习经,取

《左传》、《公羊》、《谷梁》、《礼记》、《周礼》、《仪礼》、《尚书》、《毛

诗》、《周易》,任通一经,务取深义奥旨,通诸家之义。试日,差诸司有儒学者对问,

每经问义十条,问毕对策三道。其策皆问古今理体及当时要务,取堪行用者。其经义并

策全通为上第,望付吏部便与官;其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与出身;下第罢归。其

明经比试帖经,殊非古义,皆诵帖括,冀图侥幸。并近有道举,亦非理国之体,望请与

明经、进士并停。其国子监举人,亦请准此。如有行业不著,所由妄相推荐,请量加贬

黜。所冀数年之间,人伦一变,既归实学,当识大猷。居家者必修德业,从政者皆知廉

耻,浮竞自止,敦庞自劝,教人之本,实在兹焉。事若施行,即别立条例。

诏左右丞、诸司侍郎、御史大夫、中丞、给、舍同议奏闻。给事中李广、给事中李

栖筠、尚书左丞贾至、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严武所奏议状与绾同。尚书左丞至议曰:

谨按夏之政尚忠,殷之政尚敬,周之政尚文,然则文与忠敬,皆统人之行也。且夫

谥号述行,美极人文,人文兴则忠敬存焉。是故前代以文取士,本文行也,由辞以观行,

则及辞也。宣父称颜子不迁怒,不贰过,谓之好学。至乎修《春秋》,则游、夏之徒不

能措一辞,不亦明乎!间者礼部取人,有乖斯义。《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关雎》之义曰:“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盖王政之所

由废兴也。”故延陵听《诗》,知诸侯之存亡。今试学者以帖字为精通,不穷旨义,岂

能知迁怒贰过之道乎?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唯择浮艳,岂能知移风易俗化天下之事乎?

是以上失其源而下袭其流,波荡不知所止,先王之道,莫能行也。夫先王之道消,则小

人之道长;小人之道长,则乱臣贼子生焉。臣弑其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