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经二四)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
(传)贯之盟,不期而至者,江人、黄人也。江人、黄人者,远国之辞也。中国称齐、宋,远国称江、黄,以为诸侯皆来至也。
(经二五)冬,十月,不雨。
(传)不雨者,勤雨也。
(经二六)楚人侵郑。
僖公(经三一)三年
春,王正月,不雨。
(传)不雨者,勤雨也。
(经三二)夏,四月,不雨。
(传)一时言不雨者,闵雨也。闵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经三三)徐人取舒。
(经三四)六月,雨。
(传)雨云者,喜雨也。喜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经三五)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穀。
(传)阳穀之会,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诸侯,诸侯皆谕乎桓公之志。
(经三六)冬,公子季友如齐莅盟。
(传)莅者位也。其不日,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国与之也。不言其人,亦以国与之也。
(经三七)楚人伐郑。
僖公(经四一)四年
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
(传)溃之为言,上下不相得也。侵,浅事也。侵蔡而蔡溃,以桓公为知所侵也。不土其地,不分其民,明正也。
(经四一)遂伐楚,次于陉。
(传)遂,继事也。次,止也。
(经四二)夏,许男新臣卒。
(传)诸侯死于国,不地;死于外,地。死于师,何为不地?内桓师也。
(经四三)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传)楚无大夫,其曰屈完,何也?以其来会桓,成之为大夫也。其不言使,权在屈完也,则是正乎?曰:非正也。以其来会诸侯,重之也。来者何?内桓师也。于师,前定也。
于召陵,得志乎桓公也。得志者,不得志也,以桓公得志为仅矣。屈完曰:「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