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谷梁传桓公

(经二六)蔡侯、郑伯会于邓。

(经二七)九月,入杞。

(传)我入之也。

(经二八)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

(传)桓无会而其致,何也?远之也。

桓公(经三一)三年

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

(经三二)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传)胥之为言犹相也。相命而信谕,谨言而退,以是为近古也。是必一人先,其以相言之,何也?不以齐侯命卫侯也。

(经三三)六月,公会杞侯于郕。

(经三四)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传)言日言朔,食正朔也。既者,尽也,有继之辞也。

(经三五)公子翚如齐逆女。

(传)逆女,亲者也。使大夫,非正也。

(经三六)九月,齐侯送姜氏于讙。

(传)礼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门,诸母兄弟不出阙门。父戒之曰:「谨慎从尔舅之言。」母戒之曰:「谨慎从尔姑之言。」诸母般申之曰:「谨慎从尔父母之言。」送女逾竟,非礼也。

(经三七)公会齐侯于讙。

(传)无讥乎,曰:为礼也。齐侯来也,公之逆而会之可也。

(经三八)夫人姜氏至自齐。

(传)其不言翚之以来,何也?公亲受之于齐侯也。子贡曰:「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曰:「合二姓之好,以继万世之后,何谓已重乎!」

(经三九)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经三十)有年。

(传)五穀皆熟,为有年也。

桓公(经四一)四年

春,正月,公狩于郎。

(传)四时之田,皆为宗庙之事也。春曰田,夏曰苗,秋曰搜,冬曰狩。四时之田用三焉,唯其所先得,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

(经四二)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

桓公(经五一)五年

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

(传)鲍卒何为以二日卒之?《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陈侯以甲戌之日出,己丑之日得,不知死之日,故举二日以包也。

(经五二)夏,齐侯、郑伯如纪。

(经五三)天王使任叔之子来聘。

(传)任叔之子者,录父以使子也。故微其君臣而着其父子,不正父在子代仕之辞也。

(经五四)葬陈桓公。

(经五五)城祝丘。

(经五六)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传)举从者之辞也。其举从者之辞,何也?为天王讳伐郑也。郑,同姓之国也,在乎冀州,于是不服,为天子病矣。

(经五七)大雩。

(经五八)螽。

(传)螽,虫灾也。甚则月,不甚则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