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十二十)晋伐鲜虞。
(传)其曰晋,狄之也。其狄之,何也?不正其与夷狄交伐中国,故狄称之也。
昭公(经十三一)十有三年
春,叔弓帅师围费。
(经十三二)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虔于乾溪。
(传)自晋,晋有奉焉尔。归而弑,不言归,言归非弑也。归一事也,弑一事也,而遂言之,以比之归弑,比不弑也。弑君者日;不日,比不弑也。
(经十三二)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
(传)当上之辞也。当上之辞者,谓不称人以杀,乃以君杀之也。讨贼以当上之辞,杀非弑也。比之不弑有四。取国者称国以弑,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比不嫌也。《春秋》不以嫌代嫌,弃疾主其事,故嫌也。
(经十三三)秋,公会刘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平丘。
(经十三四)八月申戌,同盟于平丘。公不与盟。
(传)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公不与盟者,可以与而不与,讥在公也。其日,善是盟也。
(经十三四)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归。公至自会。
(经十三五)蔡侯庐归于蔡。陈侯吴归于陈。
(传)善其成之会而归之,故谨而日之。此未尝有国也,使如失国辞然者,不与楚灭也。
(经十三六)冬,十月,葬蔡灵公。
(传)变之不葬有三:失德不葬,弑君不葬,灭国不葬。然且葬之,不与楚灭,且成诸侯之事也。
(经十三七)公如晋,至河乃复。
(经十三八)吴灭州来。
昭公(经十四一)十有四年
春,意如至自晋。
(传)大夫执则致,致则名,意如恶,然而致,见君臣之礼也。
(经十四二)三月,曹伯滕卒。
(经十四三)夏,四月。
(经十四四)秋,葬曹武公。
(经十四五)八月,莒子去疾卒。
(经十四六)冬,莒杀其公子意恢。
(传)言公子而不言大夫,莒无大夫也。莒无大夫而曰公子意恢,意恢贤也。曹、莒皆无大夫,其所以无大夫者,其义异也。
昭公(经十五一)十有五年
春,王正月,吴子夷末卒。
(经十五二)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龠入叔弓卒,去乐卒事。
(传)君在祭乐之中,闻大夫之丧,则去乐卒事,礼也。君在祭乐之中,大夫有变以闻可乎。大夫,国体也。古之人重死,君命无所不通。
(经十五三)夏,蔡朝吴出奔郑。
(经十五四)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经十五五)秋,晋荀吴帅师伐鲜虞。
(经十五六)冬,公如晋。
(本章未完,请翻页)
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