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敖不可长?

第一篇敖不可长?

——做人治学的准则「原文」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4 )。贤者狎而敬之(5 ),

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迁(6 )。临财毋

茍得(7 ),临难毋茍免。很毋求胜(8 ),分毋求多。疑事毋质(9 ),直而

勿有(10)。

「注释」

本节选自《曲礼》上。《曲礼》记录了先秦儒家关于各种礼仪制度的言论,

目的在于继承和发扬礼教,使人们的言行符合礼教的规范。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讲

做人和治学的态度。?敖:同“傲”,傲慢。?从:同“纵”,放纵。?极:达

到顶点。?狎(xia ):亲近。(6 )安安:满足于平安的境遇。迁:改变。

(7 )临:遇上,面对。茍:茍且。(8 )很:争论,争执。(9 )质:判定,

证明。(10)直:明白。

「译文」

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不可达到极点。对于贤

能的人要亲近并敬重,要敬畏并爱戴。对于所爱的人要了解他的恶德,对于憎恨

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能积聚财富,但又能分派济贫;能适应平安稳定,又能适

应变化不定。遇到财物不要随便获得,遇到危难不应茍且逃避。争执不要求胜,

分派不要求多。不懂的事不要下断语,已明白的事不要自夸知道。

「读解」

古代儒家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凡事保持中间态度:既不能不及,又不能太过。

这种态度叫作“中庸”。

做人,保持中庸尤其重要,而且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也是修身养性的主要

内容。内心要庄重矜持,但又不能过分,过分便成了傲慢。欲望可以得到正当的

满足,过分则走向放纵。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达到顶点,不能走

向极端。这样,才能在上下左右的关系中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站稳脚跟,有所作

为。

这种观念体现了儒家对人生的基本态度。它是积极的、现实的、进取的,同

时又是谨慎的、保守的。千百年来,它对塑造我们民族的人格心理起过重要作用,

产生过深远影响,是人生修养的重要思想资源。

无论我们现在如何来评价这种人生态度,事实上它已深入到了我们人格心理

的深层结构之中。我们已习惯于按这种方式来待人接物,习惯于寻找历史的和现

实的例证来证明傲慢、纵欲、自满、享乐的有害,以及保持中间状态的成功。我

们也习惯于以此来品评他人,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