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洵终于下定了决心让庶子回国,旨意一下,朝堂又是一片哗然,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反对,只是李洵坚持如此,任那些老臣们一口一个“违背祖制”,事情也没有了转圜的余地。圣旨下发后,最高兴的莫过于吴太妃,为了能见到儿子,她竟是硬撑着多进些饭食,太医也叫得勤快了,养了一些时日,身体慢慢好转起来。
确定让庶子回宫,日期又成了问题,依着吴太妃的意思,肯定是越快越好,可庶子进宫并非小事,宫中需要准备,礼部还要查找相关典仪,就算是南山那边,突然让人家进宫,总得给人家收拾的时间,听说南山的庶子年纪不大便随人经商,现在已经是个大富商了,家大业大的,总得给人家交代的时间。
最终定下了庶子回宫的时间为九月初二,是个大吉之日,诸事皆宜。众人对这个日子都满意,唯独太妃觉得太晚了些,还要将近三个月才能见儿子,这等待的时间可谓是度日如年了。
“也是为了显示隆重。”李洵笑着跟吴太妃解释道:“总不能让他悄悄地来悄悄地回吧,何况南山离京城也不算近,算上脚程的话,已然是十分紧张了。”
吴太妃想想也是这么个礼儿,到底是先帝的亲生儿子,在那么远的地方已经是委屈了,回来总要是光明正大的。回到自己宫中的吴太妃,再一次命人取出了那副她每日都要看看的大显全图,大显版图正中偏西南的地方有一个红点,那是吴太妃亲手点上去的,正是南山。
南山县地处中原腹地,广兴省省治南平府的下辖县,广兴地势北平南高,这高出来的就是南山了,南山县在南山脚下,因为广兴东邻经济最发达的淮裕省,西接沿海的郢庆省的关系,南山便成了连接东西的一个交通重镇,因此经济尚算活跃,贸易也是极为发达。
庶子便是跟着人将海上运来的货物卖往内陆,再将内陆的货物卖回海上,就这样一来一去的,家业就攒了起来。庶子出生便被交给了玉阳侯抚养,玉阳侯很疼这个孩子,给取了名字叫西慈,养到十岁,忍痛送到了南山,交给了允王认识的一个商人照顾,从此就跟着那人学习经商,也算他有天赋,买卖之间,很快悟出门道,几年的时间,就几乎垄断了东西贸易这一块。
西慈并非贪心之人,想讨口饭吃的,只要跟他打过招呼,他也不断人饭碗,留个口子让人家衣食无忧,并且此人向善,每年都要花一大笔钱在穷苦人的身上,他开了一间粥饭铺,逢三六九日免费,兴建学堂,修葺寺庙,甚至不止是南山,整个广兴省都有他捐钱做善事的足迹,因此在广兴,西慈口碑甚好,甚至有百姓愿为他修功德祠的,只是被他婉拒了而已。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