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洛心情好了起来,几人自然高兴,再加上一路上风景如画,有花有草的,他们也不急着办差了,走走停停的,到了淮裕境内,居然又是五日之后了。
入淮裕第一站仍旧是丰泰,丰泰知府还是当年李洵钦点的朱庆槐,这倒的确是个有本事的人,短短三年的时间,他将丰泰攒下的长则十几年短则一两个月未决的案件都审理毕了,竟是叫当事双方都心服口服的。接着他又大力整顿治安,整饬吏治,也是颇有成效,如今的丰泰府居然是连鸡鸣狗盗的小事都极少发生,皇上下旨褒奖过朱庆槐多次,连带着丰泰的名声都旺了起来,已经跟裕丰有的一拼了。
李洛一路走来,也确实看着丰泰与别处不同,心知这朱庆槐果然名不虚传,因此见了他本人后,也夸道:“我跟在皇上身边,从未见她对哪个地方官如此赞赏,朱大人可是头一个。”
“陛下对臣有知遇之恩,臣若不殚精竭虑不足以报圣恩。”朱庆槐恭恭敬敬地说:“所幸丰泰上下各级官员均各担其责,通力合作;丰泰百姓也给下官面子,终究是出了一些成绩,才不负圣上重托。”
不过三年的时间,这朱庆槐倒是圆融了不少,还学会说客气话了,李洛笑着看了他一眼,觉得这人倒是比初次见他时憔悴了不少,从鬓角上看,已然有些许白发了,可见此人为了丰泰实在是下了大力气的。李洛对朱庆槐更多了些敬意,因此再跟他说话便少了许多的客套。
“朱大人也知道本宫南下所为何事,”李洛皱了皱眉,道:“此次淮裕院试舞弊案件,皇上颇为重视,毕竟为朝廷选拔人才之事半分都马虎不得。皇上几次下旨追问,可淮裕学官总是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本宫这才奉旨南下,务必要将事情查清才是。”
朱庆槐点头称是,将自己知道的情况一一说给了李洛。
此次舞弊之事也着实蹊跷,放榜之日才突然有学子叫嚣说有人舞弊,当时并未引起重视,都以为是落榜学子心有不甘所以故意为之,不料三日后,超过五成的参考学子将布政史司衙门围起来,口口声声说试题早已泄露。
为了防止事态扩大,布政史大人下了均令说凡闹事学子一律革除秀才身份。均令一下,这些学子倒安分了几日,可前段时间突然又闹起来,并且将事情越闹越大,说有学子因此丧命的,也有恐吓学官家眷的,还有学子各处散播消息,搞得附近几省的考生都闹了起来。
闹事的学子中也包括丰泰的人,各府学子几乎都参与到里面了。朱庆槐也派人去问过丰泰的学子,所幸朱庆槐在丰泰声望极高,也颇得这些考生敬重,因此他问什么,考生倒是将知道的都告诉了他。问他们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