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南山传来消息,郑国公已经将庶子大军困住多日,庶子曾想办法突围过一次,结果大败,损失人马超过两成,因此他也受了惊吓,索性退回南山,龟缩在里面不出来了。
至于广兴的其它州府,在庶子起兵之时,声援之势甚隆,不加抵抗纷纷投降,可这些州府的父母官却未必都是愿意跟着庶子造反的,大部分的,都是迫于庶子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因此当郑国公的兵赶到时,他们又不出意外地降了郑国公,仅有和南平府毗邻的孝平府,因为府台从头到脚都是庶子的人,庶子起兵后,连当地的兵权一并交给了庶子,所以和郑国公硬抗了几日,但终究寡不敌众,被郑国公破了城。
除了郑国公的军队,此次立了大功的还有梁骁的兵和李沄的怀恩军。广兴除了各城守军共计三万余人外,还有驻军两万人,由广兴将军统领。
梁骁便是驻军中的显武将军,手下领着五百余人的兵马,当时梁骁发现异常上报却未得到重视,心里怀疑的他便多了个心眼,暗中查探后就发现了广兴将军也和庶子私通的事实,梁骁当机立断领兵暗抓了广兴将军,一边给李洵去信告知此事,一边掌握了军印命令各营大军按兵不动,毕竟郑国公当时在攻打孝平,若驻军跟庶子里应外合,那么郑国公的军队就会陷入被动。
而另一边,李沄领着怀恩军盯着下面各个将军的行动,和庶子私通的不可能只有广兴将军一人,下面的将军眼见广兴将军被俘,难免铤而走险,若是领了人马出走,又是祸事一件。
而梁骁和李沄两人的心腹则在军中各处安抚军心,告知被蒙在鼓里的军士们庶子谋反的真相,告诫他们不见兵符切不可随意出兵,即便有上峰的命令也不行,免得被心怀不轨之人随意利用了去。
就这样,凭着两人的努力,两万驻军竟没有出一丝动乱,那些和庶子私下有交易的将军们,虽然诚惶诚恐,可是在梁骁和李沄的虎视眈眈下,不敢有一丝异动。
李洵收到告捷消息,连日来盘旋自头顶上的乌云终于算是消退了。
广兴的驻兵需得有个领头的人,而梁仲正是最好的人选,李洵当即下令让梁仲赶往广兴,接手驻军,同时也命令他立马肃清军中和庶子有来往的人,保卫大显朝的将军,怎可有丝毫的异心?
梁骁连升三级,成了正三品的昭勇将军,李沄升了两级,怀恩军也增加了编制。
早朝上,李洵笑着对群臣说道:“这就是你们曾经趋之若鹜的二殿下,手下掌着一群乌合之众就敢起兵造反,当日你们联名上奏的折子朕还留着,里面真是不吝溢美之词。
不过事实如何,总算是老天开眼,过去的事情朕既往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