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泄,小儿伤乳霍乱。

甘松

气平,味甘温。无毒。

《本草》云:主恶气,卒心腹痛满。治黑皮 ,风疳齿 。

蜀漆

气微温,味辛,纯阳。辛平,有毒。

《珍》云:破血。

《心》云:洗去腥,与苦酸同用,导胆。

《本草》云: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鬼疰,疗胸中邪结气,能吐出之。

成无己注云:火邪错逆,加蜀漆之辛以散之。

蒲黄

气平,味甘。无毒。

《本草》云: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又云:治一切吐、衄、唾、溺、崩、泻、扑、症、带下等血,并皆治之。并疮疖,通月候,堕胎,儿枕急痛,风肿鼻洪,下乳,止泄精血利。如破血消肿则生用,补血止血则炒用。

天门冬

气寒,味微苦。苦而辛,气薄味浓,阴也。甘平,大寒。无毒,阳中之阴。

入手太阴经,足少阴经。

《象》云:保肺气,治血热侵肺,上喘气促。加人参、黄 为主,用之,神效。

《心》云:苦以泄滞血,甘以助元气,及治血妄行,此天门冬之功也。

《本草》云: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久服延年,多子孙,能行步,益气。入手太阴、足少阴经,荣卫枯涸,湿剂所以润之,二门冬、人参、北五味子、枸杞子,同为生脉之剂。此上焦独取寸口之意。

《日华子》云:贝母为使。镇心,润五脏,益皮肤,悦颜色。补五劳七伤,治肺气、并嗽,消痰,及风痹、热毒、游风、烦闷、吐血。去心用。

麦门冬

气寒,味微苦甘。微寒,阳中微阴也。无毒。

入手太阴经。

《象》云:治肺中伏火,脉气欲绝。加五味子、人参。三味为生脉之剂,补肺中元气不足。

《珍》云:行经,酒浸、汤浸。去心,治经枯。

《心》云:补心气不足,及治血妄行,补心不足。

《本草》云: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地黄、车前子为之使,恶款冬花、苦瓠。畏苦参、青 。入手太阴。

《衍义》云:治肺热之功为多,其味苦,但专泄而不专收,寒多人禁服。治心肺虚热及虚劳。麦门冬、地黄、麻仁、阿胶,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二门冬、五味子、枸杞子,同为生脉之剂。

葳蕤

气平,味甘。无毒。

《本草》云:主中风暴热,不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6-7-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