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线指挥宋军战斗的虽然是枢密院派出去的武官,属于枢密院系统的,但偏偏这个武官却是姓赵的,而且还是平章政事赵忠凯的亲弟弟!
赵忠凯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东府文官自首,天然的就跟西府枢密院武官之首枢密院事王弘毅是处于互相对立的两面,偏偏在前线指挥宋军战斗,并接连取得几次大胜的武官,又是赵忠凯的亲弟弟赵仲仁。
很显然,这次的战争结束之后,接连取得大胜,驱逐鞑虏,恢复大宋故土的前线指挥官赵仲仁中将,百分之百肯定会调回京师,晋升西府枢密院佥事,甚至是同知枢密院事,成为王弘毅的副手。
甚至于,如果赵忠凯再从中稍微使点劲,赵仲仁连升两级,晋升元帅,不久之后取代王弘毅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到那时,赵忠凯、赵仲仁兄弟两一人为东府之首,一人为西府之首,文武两班,可就全都成了他兄弟俩的囊中之物了!
即便皇帝出于权力平衡的考虑,不会立即让赵仲仁晋升为枢密院院使,但作为现任的枢密院院使的王弘毅,却不得不提早做出预防。
这次赵仲仁未奉军令,擅自越过牛山镇,可以说,就给了王弘毅一个很好的借口。王弘毅作为西府枢密院院使,即便不好当面站出来提出这种观点,但是指使下面的副手提出这些观点还是可以的。
东府西府两府之长,即便私下里明争暗斗,斗得不可开交,但表面上,两人之间还是能够维持住和睦相处的局面的,否则一旦东府西府两府之间的争斗表面化,为了维持政局的稳定,作为居中调和者的大宋皇帝,势必就会将其中一人黜落,赶出朝堂去。
不管是东府的平章政事还是参知政事,西府的枢密院院使还是同知枢密院,都可以说是达到了当官的最高峰,谁也不可能因为东西府之争,就这样平白无故的就葬送了自己的前途,黯然无光地离开朝廷中枢的。
所以出面提出请求大宋皇帝赵凯下旨让赵仲仁停止行军,撤回牛头山的,就只能是枢密院中排在四五名外的枢密院佥事了。
听了枢密院佥事郑承的话,赵忠凯顿时气得脸都绿了,赵仲仁带着大宋军队在前线浴血奋战,拼死厮杀,好不容易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怎么能够就因为东委奴国的一份外交照会,就将赵仲仁好不容易取得战果,一股脑儿的全部抹杀掉?
而且如果赵仲仁真因为这样的事情而被皇帝下旨撤军,退回牛头山,那无疑于就是默认了东辽国事实上的独立,更是抹杀了赵仲仁之前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果实,搞不好之后西府的人还会趁机落井下石,给赵仲仁戴上一些擅自兴兵,妄动干戈的罪名。
到那时,别说赵仲仁在此之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