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浅浅地笑了一下,“但,我们没有分行,不意味着人家没有分号。所以,如果没猜错,大约就是上海的几个钱庄联合起来闹事情吧。”
“这种恶意生事的人就应该轰出去。”
廖婉玗笑意又浓了几分,“我出来的时候正门口外就有记者,真要是轰出去,明日只怕又得上报。”
这一年来,廖婉玗俨然成了报上的熟面孔,自大通沪开张起,到后面她增加了“养老储备金”与“小额贷款”,再往后,就连她穿了什么时髦衣裳,都有小报要撰篇稿子。
但任何人任何事,有褒自然有贬,公然撰文批评她的也不少,严重点的,在报上破口大骂也不是没有。
“要我看,现在师父的风头都没你盛。”
廖婉玗无所谓地耸耸肩,“随别人怎么说去,我只管做好我要做的事情就好。”
“小弟写信了吗?”反正此时也只能等消息,张鼎云闲着无聊,开始找话。
“小没良心,出去三个月了,就两份电报。”想到送弟弟去英国的那一日,他边哭边往船上走的样子,仿佛还在眼前,“不提他,我有事情要跟你商量。”
张鼎云很清楚自己这位师妹是个有主意的人,一般来说,一旦开口说找他商量,那基本意味着她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并且,志在必行,“你说。”
“我想整改调查部。”
三个月前,大通沪开放了针对普通平民的小额贷款业务,最低贷款金额五十元,最高则被限制在两千元。
这些钱看似不多,但对许多做小买卖的人来说,却是一笔救命钱。
既然开放了贷款业务,那么对借贷人的情况大通沪自然是要调查一番的,调查部,应运而生。
张鼎云知道,她此时说的调查部,绝不仅仅是调查来借贷客户这样简单的事情。
“我们现在做的是小额业务没有错,但如今资金多了,没有必要仍旧坚持做小额存储和贷款。我想整改调查部,将其分为三个组。”
她心中想法早已成熟,此刻侃侃而谈,半点都不犹豫,“一组负责经济调查,一组负责信用调查,最后一部分,则是做内外咨询。”
做银行的,信用调查确实必不可少,经济调查也说得过去,张鼎云不理解的,就是她为什么要内外咨询组。
仿佛是能猜透他心思一般,张鼎云还没发问,廖婉玗已经先解释起来,“我这个想法,也不是凭空而来,耀华前几日从日本回来,说起那边的经济问题研究所,我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张鼎云微微点头,等着她继续往下说,屋子里的电话忽然响起,他只得起身去接。
电话那边不知说了什么,张鼎云接连地“嗯”了几声,之后他提着电话走到沙发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