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的及笄礼到底是怎么结束的,慕容婧后来试着去回忆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已经想不太起来。慕容婧想,大概是当时的事情发生得太忽然,又太过于混乱了吧:
那一日慕容婧与表哥颜瞬清告别不久,就听到前院传来嘈杂的吵嚷声,说是晋国公世子方明烈与定武侯独子徐子晋打了起来。
在拉架的过程中,锦衣卫竟然发现晋国公世子带来的仆从中有敌国派来的奸细,方明烈大声喊冤,说是有人不安好心陷害于他!不知道这一盆脏水怎么就泼到了主人家慕容睿的身上。慕容睿当然不可能承认——通敌叛国,这在哪朝哪代都是抄家灭族的罪名!
于是慕容睿反咬一口,说是方明烈恩心有不忿,意图栽赃。始作俑者的定武侯独子徐子晋反倒被晾在一边,无人搭理。
两家都各执一词,大呼冤枉,这一场官司闹到了圣上面前也没能闹出个所以然来。但是事关敌国,兹事体大,圣上也不得不谨慎行事,秉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方针,慕容睿与方明烈谁也没能跑得了,俩人双双被下了天牢,等着刑部得出定论。
出了这样的事情,慕容婧的及笄礼自然是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皇后赐下的那枚金钗到最后也没能插到慕容婧的脑袋上。
而慕容婧也终于知道表哥同自己说的“拉慕容家下水”是什么意思了——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不能直接定罪,但是这件事会像是一根刺一样扎在多疑的帝王心中,下次皇帝再有什么重任要交给慕容睿之前,会不会思量一下今天之事?商议军国大事的时候,会不会下意识地让慕容睿避嫌?失却了帝王信任的慕容家,久而久之,自然会在核心的地位上一点点地被驱逐出去。
像慕容睿这样重视权力的人,如何能甘心被这样软刀子割肉,一刀一刀割到死?他必然会反抗,只要慕容睿有动作,那么隐在暗处的徐子晋就有千万种方法把慕容家的“反抗”坐实为“反叛”。
想明白了其中关节的慕容婧,隐隐觉得有些发寒——不过是表哥想来见自己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举动,竟然就能被徐子晋利用到这种程度,他仅仅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啊!十六岁的年纪不应该是快马轻裘、肆意飞扬的年纪么,如何就养出了这样深沉的心思?
慕容婧之前关注徐子晋,这样迫切地想让这个早夭的少年存活下来,只因为徐子晋的存亡能够间接佐证慕容婧这一生再也不会重蹈上一世的覆辙。前世徐子晋若是没有英年早逝,那么薛凛夺回天下可能根本用不了六年之久。而现在慕容婧对徐子晋的看法则增添了更多的东西,他在慕容婧眼中,也从一个符号,慢慢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足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