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在河北岸干着急,来自平云的另一则消息令得军队的士气也有所下降。
消息说,宁子恪已登基为帝,宁子文终是败在了他手上,但宁子恪并没有将他处死,反而命他为平北军主帅,兵权全交在他手上。
摆明是兄弟二人达成和解。
平北,意即平定北方的蓝月。
蓝月南征军出发之日,平北军便已经从平云出发,奔赴扶吉河。宁子恪果然是料事如神。
此刻,挡住南征军的不仅有洪水泛滥的扶吉河,还有不日即将到达的据说有六十万之众的平北军。
云深下令加紧时间将准备过河的船只以铁皮加固,无论如何,要想办法过河。
船只在一天之内便加固好,放了一只入水,虽不至于被打碎,但要划到对岸去,却也是困难。
云深不得已,派人沿河道往上下游两个方向勘察,看有没有水势较缓的地带。
上游的人很快传话回来,越往上水势越大,根本不可能渡过。
下游的人一天之后才以飞鸽传书回来,水势到五百里之外才缓了些,可以渡河,但过河以后是莽莽扶吉山,夏季扶吉山里草木旺盛野兽出没不说,重点是,大雨过后,山里那条不算路的路估计没法子行走。且找不找得到那条路还另说。
云深思量许久,迟迟没能下这个决定。究其原因,并非是因为探子报回来的那个原因,而是她想起了去年埋骨雪野的十三万士兵。
炎夏至,冰雪尽消融,埋在雪下的那么多的枯骨势必就暴露在山中。他们势必要踏着这些人的白骨走过去。
想来不仅令人胆寒,更令人发指。
她不说为何不下命令,却有一人很了解她的心思。
这个人自然是爱她至深的上官曦明。
最终,拿出解决方案的是上官曦明。东行八千里,绕过扶吉河,经由一段海路,直接打到平云城的东大门。
平云城东临大海,距离东海边不过二百里。
也只有他能想出这样的路线来。八千里,又不是千八百里,莫说这遥远的路途里充满各种未知数,单是要绕行这么远的路,对军队的粮草供给来说都是个巨大的考验。
云深为帅,上官月明在军中起的不过是个提升士气的作用,并没有对云深指手画脚。虽然他的能力并不在她和上官曦明之下。
最终,云深采用了上官曦明的方案。上官月明未提出任何异议。
大军东行,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令平北军摸不着头脑。东行过程中再做些措施,掩宁子恪耳目,令他找不出蓝月军队行踪,便可做到出其不意。
云深边指挥军队东行,边令人放出假消息,说汛期无法渡河,大军不得已撤回,待秋后汛期过了再做定夺。
宁子文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