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就停止。恼怒可以重新欢喜,怨愤可以重新高兴,国亡了就不能再存,人死了不能再活。所以明智的国君对战争问题一定要慎重,良好的将帅对战争问题一定要警惕,这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关键!
【点评】本篇主要论述火攻的种类、条件和实施方法,同时提出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温而致战”的慎战思想。
(一)火攻的种类
火攻,顾名思义,就是以火攻敌。就是借助自然力量(火)辅助进攻。这一思想,是与当时火药还未发明,火器还未出现的历史条件相一致的。因此,对于“火攻”的任何超越时代的类比和夸大都是不恰当的。春秋时代典型的火攻战例并不很多。《春秋》鲁桓公七年(公元前705年)提到的“焚咸丘”,凡乎可以看作是文献记载中最早的火攻战例。半个世纪后,火攻逐渐在战场上有所使用。例如公元前649年,戎狄等一度攻人周王室的京城,火烧王城的东门(《左传》信公十一年)。《左传》傅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提到“焚我郊保”(焚烧郊外的城堡)。
孙子把以火助攻概括为五类。一是“火人”。文中连用的五个“火”字,均用作动词。“火人”,直译就是火烧敌军有生力量。但是,当时既无以火药为燃料的燃烧性火器,更无管型火器或爆炸火器,显然是难以取得直接焚烧敌军官兵的效果的。因此,我们似应理解为它是指首先用火焚烧敌军营寨,然后投入主力,歼灭敌军。二是“火积”。军队无粮食,马匹无草料,毫无疑问,必遭失败。公元前479年,楚国叛臣石乞主张焚烧府库,另一叛臣自公胜就反对,他说:“焚库无积,将何以守?”(没有委积,还能用什么方法来防守呢?)三是“火辎”,即烧敌人辎重。四是“火库”,即烧敌仓库。五是“火队”,即烧敌粮道。
(二)火攻的条件和实施方法
火攻的条件就是天气干燥,风向适宜。一是做好发火器具的准备,“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二是掌握发火的时机,“发火有时,起火有日”。孙子认为当月亮运行在箕、壁、翼、轸四个星宿时,便会起风。
关于火攻的方法,孙子主要讲的是里应外合的问题。里应,就是从敌人内部放火;外合,就是作战部队及时地、审慎地乘机发起攻击。用他的话说,就是“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孙子不但强调以火助攻,还提倡以水助攻。他说:“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这些自然力量。
本篇最后关于慎重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