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二次革命的经过(1)

革命是要把一切旧势力,从根本上打倒的,这是谈何容易的事?辛亥革命,不过四个月就告成功,自然不是真正的成功了。***

当清帝尚未退位时,孙中山先生曾提出最后协议条件,由伍代表转告袁世凯。(一)袁世凯须宣布政见,绝对赞成共和。(二)中山辞职。(三)由参议院举袁世凯为大总统。参议院是根据《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由各省都督府所派参议员,组织而成的。于元年一月二十八日成立。到清帝退位之后,袁世凯电参议院,表示绝对赞成共和。于是中山向参议院辞职,并荐举袁世凯。参议院于二月十五日,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既当选,就生国都在南在北的问题。当时民党中人,多数主张在南。以为南方空气较为清新,多少可以限制旧时的恶势力——但亦有主张在北,以为较便于统驭北方的。参议院本已议决临时政府移设北京。后来复议,又议决仍设南京。于是派员北上,欢迎袁世凯南下就职。而北京和天津、保定,相继兵变。乃又议决:许袁世凯在北京就职。袁世凯派唐绍仪南下,组织新内阁,办理接收事宜。而临时政府和参议院,遂先后北迁。孙中山先生于四月一日去职。

依据《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临时政府成立后六个月,即应召集议

会。这时候,因为来不及,由参议院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修改为《临时约法》。于三月十一公布。依照《临时约法》,本法施行后十个月内,应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于是由参议院制定《国会组织法》、《参

众两院选举法》,据以选举、召集。于二年四月初八日成立。

当袁世凯当选后,孙中山知道新旧势力一时不易合作,主张革命

党人退居在野的地位,而自己愿意专办实业。但是这时候的革命党人,

步调未能一致。于是同盟会于元年八月,改组为国民党——从革命团

体变为政党。此时国民党的宗旨,近于急进,其主张偏于分权。其倾

于保守,而主张扩张中央政府的权力的,则集合而为共和党。国会选举,

参众两院,都以国民党占多数。共和党乃和统一党、民主党合并而成

进步党。在众院中,席数差足相敌,而在参院中,则仍以国民党占多数。

此时进步党是接近于政府的,国民党则与政府立于反对的地位。当国

民党未成立时,袁世凯和唐绍仪内阁的同盟会阁员,已有龃龉。到国

民党改组完成,国会开幕之后,两者间隔阂的势,就更形显著了。

但是政治既未上轨道,则借为政争武器的,自然还不是议会中的

议席,而是实力。以实力论,自然北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