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为之调度。清朝和法国交涉。法国强迫先生退出。先生乃和党员遍历南洋英、荷各属和暹罗、缅甸。在新加坡设立同盟会南洋支部。而这一年,同盟会会员,还有拟在四川举事的。虽然未能有成,而清廷处此,真觉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一九〇八年春,我军复集合越边之众,举义于河口。一战而清兵大败。我师进迫蒙自。这一役,革命军可谓声势百倍。旋亦以无接济退却。是年冬,清德宗和孝钦后都死了。适会湖北、两江的陆军,因秋操聚于安徽的太湖县。安徽炮营队官熊成基,乘机起事。攻城不克。乃整队北行,沿途解散其众,而自赴东三省。明年,清摄政王载沣之弟载洵赴欧洲视察海军,路经哈尔滨,成基谋把他炸死,事泄,被执,就义。
这一年秋天,同盟会在香港成立支部,策划进行。此时广东的新军,因党员的运动,充满革命空气,乃派人和他联络。一九一〇年春,广东新军举事,不克。事败之后,同盟会中人因屡次举事不成,乃有谋暗杀以摇动清廷的。于是汪兆铭只身入北京,谋炸载沣,亦因事泄被执。
一九一一,便是武昌举义的一年了。革命党人决意更图大举。乃选各路敢死之士五百人为选锋,以为新军和防营的领导。决议由黄兴率之,以攻督署。拟事成之后,分为两军:黄兴出湖南,以攻湖北,赵声出江西,以攻南京。乃因各路选锋和器械,未能同时到达,而会城之内,人多口杂,风声漏泄,未能按照预定的计划行事,遂尔又无所成。这一役,党人攻督署殉难,事后觅得尸体,丛葬于黄花冈的,共计七十二人,世称为七十二烈士。其事在三月二十九日,为自有革命以来最壮烈的一举。不及二百天,而武昌城头,义旗高举,客帝遂以退位,河山由之光复,忘身殉国的志士,也可以含笑于九原了。
4.
(本章已完)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