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晋的统一和内乱(1)

从董卓进长安起,到晋武帝平吴止,共经过九十二年的战乱,真是渴望太平的时候了。当时致乱之源,由于州郡握兵。所以晋武帝既定天下,便命去州郡的兵,刺史专于督察,回复汉朝的样子。

然而这时候,致乱之源,乃别有所在。其(一)两汉之世,归化

中国的异族很多,都住在塞内。当时所谓五胡者,便是:遍于并州境内,即今之山西省。匈奴的别种,居于上党武乡羯室,因以为名。遍布辽东西和今热、察、绥之境。本居武都。魏武帝徙之关中。这时候,遍于扶风、始平、京

兆之境。这是段颖诛夷之余。在冯翊、北地、新平、安定一带。

当时郭钦、江统等,都请徙之塞外。塞外的异族,固亦未尝不足为患,然而究竟有个隔限,和“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者不同,而武帝不能同。

其(二)晋代鉴于魏朝的薄待宗室,以致为自己所篡,于是大封同姓。汉代的诸王,是不再干预政治的。晋朝则可以“人秉机衡,出作岳牧”,在政治上的势力尤大。

晋武帝平吴之后,耽于宴安,凡事都不作久长之计。其子惠帝,近于低能。即位之初,武帝后父杨骏辅政。惠帝后贾氏和楚王玮合谋,把杨骏杀掉。而使汝南王亮和太保卫灌同听政。后来又和楚王合谋,把汝南王杀掉。后又杀掉楚王。旋弑杨太后。太子通,非贾后所生,后亦废而杀之。总宿卫的赵王伦,因人心不服,勒兵弑后,废惠帝而自立。干是齐王同、成都王颖、河间王额,举兵讨乱。右卫将军王舆,把赵王杀掉,迎接惠帝复位。齐王入洛专政。河间王和长沙王又合谋,使又攻杀齐王。又和成都王合兵,把长沙王攻杀。

如此,京师大乱,而胜利卒归于外兵。州郡握兵,从汉以来,已成习惯。晋武虽有去州郡兵权之命,而人心尚未丕变。一旦天下有乱,旧路自然是易于重走的。于是东海王越合幽、并二州之兵,把成都河间两王都打败。遂弑惠帝,而立其弟怀帝。

同族相争,胜利又卒归于异族。五胡之中,本以匈奴为最强,其所处,又是腹心之地,亦最有民族自负之心。于是前赵刘渊,先自立于平阳。时东方大乱,许多盗贼,都去归附他。其势遂大盛。东方群盗之中,羯人石勒,尤为强悍。东海王自率大兵去打他。兵到现在的项城,死了。其兵为石勒追击所败,洛阳遂成坐困之势。公元三一〇年,刘渊的族子刘耀,打破洛阳,怀帝被虏。三一二年,弑之。惠帝弟憨帝,立于长安。三一六年,又为刘耀所攻破,明年,被弑。而西晋亡。

于是琅邪王睿,从下邳徙治建康,即皇帝位,是为东晋元帝。这时候,北方只有幽州都督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