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宋和辽夏的关系(1)

宋自仁宗以前和辽、夏的关系,已见

第三十一章。***神宗时,对辽还保守和平,对夏则又开兵衅。夏元昊死于一〇五一年,子谅祚立。十六年而死。子秉常立,年方三岁。是年,宋鄜州将种谔袭取绥州。明年,为神宗元年,夏人请还前此所取塞门、安远两寨。以换取绥州。神宗许了他。而夏人并无诚意。于是改筑绥州,赐名绥德。又进筑了许多寨。夏人遂举兵来犯。神宗用韩绛、种谔,以经营西边,迄不得利。而开熙河之议起。熙河是现在甘肃南部之地。唐中叶后,为吐蕃所陷。后来虽经收回,而蕃族留居其地的很多。大的数千家,小的数十百家为一族。其初颇能助中国以御西夏,后来亦不免有折而入之的。神宗时,王韶上平戎之策。说欲取西夏,必先复河湟。王安石主其议,用为洮河安抚使。王韶就把熙、河等州,先后恢复,建为一路。时在一〇七三年。其后八年,有人说秉常为其母所囚。神宗乃兵五路,直趋灵州。未能达到。明年,给事中徐禧城永乐,又为夏人所败。这两役,中国丧失颇多。一〇八六年,为哲宗的元年。是岁,秉常死,子乾顺立。来归永乐之俘。当时执政的人,不主张用兵,就还以神宗时所得的四个寨。而夏人侵寇仍不绝。于是诸路同时拓地进筑。夏人国小,不能支持,乃介辽人以乞和。一〇九九年,和议成。自此终北宋之世,无甚兵爨。

天下事最坏的是想侥幸。宋朝累代,武功虽无足称,以兵力论,并不算薄。然而对辽终未敢轻于启衅。实以辽为大国,自揣兵虽多而战斗力实不足恃之故。徽宗时,民穷财尽,海内骚然。当时东南有方腊之乱。虽幸而打平,然而民心的思乱,兵备的废弛,则已可概见了。乃不知警惕,反想借金人的力量,以恢复燕云,这真可谓之“多见其不知量”了。宋朝的交通金人,起于一一一八年。所求的,为石晋时陷入契丹故地。金太祖答以两国夹攻,所得之地即有之。一一二二年,童贯进兵攻辽,大败。是岁,辽秦晋国王淳死。辽人立天祚帝次子秦王定。尊淳母萧氏为太后,同听政。辽将郭药师来降。童贯乘机再遣兵进攻,又败。贯大惧,遣使求助于金。于是金太祖从居庸关而入,攻破燕京。辽太后和秦王都逃掉。明年,而金太祖死,弟太宗立。是时,辽天祚帝尚展转西北。传夏人将遣兵迎致。金人分兵经略。夏人亦称藩于金。至一一二五年,而天祚帝卒为金人所获。辽朝就此灭亡。宋朝去了一个和好百余年的契丹,而换了一个锐气方新的女真做邻国了。

以契丹的泱泱大风,而其灭亡如此之速,读史的人,都觉得有点奇怪。然而这亦并无足异。原来契丹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