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嘴上却不能说出。眼见诸大臣争先恐后向郏敖纷纷表示祝贺,他自然也不肯落于人后,挤上前去,眼含泪花,双手颤抖,激动地说道:“楚国上下翘首企盼,终于盼到大王登基,楚国称霸之日指日可待了,此真是我楚国祖宗之福,群臣之望,百姓之幸啊!”
堂下一人,偷眼望着公子围,先是悚然而惊,再而微微而笑,那人生得皓发洁白,两眼昏花,腰弯似虾,却是楚国大夫伍举。伍举一作椒举。春秋时楚国人。伍参子。楚大夫。伍子胥的祖父,伍奢之父。因避祸奔郑、晋。赖蔡声子于令尹子木处荐贤,始得返楚复仕。楚灵王三年(前538),出使晋,请诸侯与楚会盟,使楚国摆脱孤立状态,他亦因功著称于楚。这人表面上昏庸糊涂,实际上却精明似狐,我们以后还会提到他,这里不再赘述。
且说那楚王郏敖虽有父亲临终遗命,但见四位叔父对自己即位并无异议,且尤其是二叔父公子围对自己的即位如此热烈地道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显见得是真心的。于是就让公子围做了楚国令尹,主管楚国的军事。他心中暗笑:“父亲真是多疑,连自己的亲弟弟都怀疑!”
楚王登基,郑国遣使前来道贺。郏敖送走郑国使节,心道:“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们既然来了,我们也要回访一番才是!”
于是在次日早朝之时,对那公子围说道:“寡人登基,郑人来贺,来而不往,恐有失礼。寡人本待亲去,有孔有不便。昔日先王在位之时,北上中原,与晋国争霸,东对吴国,两面作战。广大将士疲于奔命,苦不堪言。为解此严峻的形势,康王不得不与晋国和解,订约罢战息兵,平分霸权的盟约。这郑国摇摆于楚晋之间,素无定形,我若亲自出使郑国,不但于理不合,相反还可能引起晋国的猜忌,不如令尹辛苦一趟,前去郑国回访一下!”
公子围见郏敖对自己如此客气,又岂能说不去?遂接口说道:“老臣身为楚国令尹,为了国家,赴汤蹈火尚且在所不辞,何况出使他国?大王稍安勿躁,待老臣收拾一番,次日一早,便出使郑国!”说罢做出一副欢欣鼓舞的样子去了。
公子围出使往郑国去,一路风尘仆仆,加上时值寒冬,北风呼啸,冰霜满地,好不辛苦。公子围出身贵胄,王室子孙,生活何等优裕,那里忍受过这般辛苦?因此心中不满,恨那郏敖自己在郢都安享尊荣,却让自己餐风饮露。
又一想:“自己平白把个王位丢了,郏敖却立为国君,自己反居臣下,今天把自己派往郑国,显然是不相信自己,把自己流放到郑国!自己以楚国公子之尊,却要受这份鸟罪!”心中好生恼恨!思思量量,车子缓缓地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