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这选吏治吏之事乃是国家得以平稳发展,长治久安的一件大事!这件事情,不仅困扰我们,历朝历代哪一个君王不被这件事困扰?妾身听说鲁国的孔丘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如今他有一个弟子闵子骞在秦国,我们不如去问一问他?说不定他会有主意!”
秦惠公听罢大喜!遂叫内侍官去打听闵子骞的住处,他要亲自去拜访贤人。
趁着内侍官前去打听之时,我们来说一说这孔子周游列国,游历七十二诸侯国,为何却偏偏未到过秦国之事。
话说孔子率领弟子整日奔波于诸侯列国,四处宣扬以德治国之要义,但却四处碰壁,不被采纳,终日惶惶若丧家之犬。于是最终决定西行入秦,以期教化秦人。
孔子携其弟子乘车西行,途径潼关,却遇几个孩童在大道中央玩泥巴,用泥巴筑起了一座座“城池”,“城池”虽不甚高大,却把整条马路占得满满地。
孔子大奇,上前问之:“你们在玩儿什么游戏?”
“我们在攻占那座城池!”一个身材强壮,面容黝黑的小孩儿上前说道。
“你是大将军么?”
“是啊!本帅就是秦国的大将军!你这老头儿,还不闪开,小心两军阵前伤着了你!”那小孩儿严肃地说道。
“我是原来的赶路人,你们能给我让条路,好让我们过去么?”
那小孩儿嗤之以鼻,嘻然笑道:“你这老头儿,好不同情理!我们这是城池!你大车来到这里,如有足够本事,直接攻打下来,若是没有能力,便须绕道而走。哪里见过城池给车辆让道的道理?”
另外几个小孩儿,见孔子提出如此不通情理的请求,一个个笑得弯腰捧腹,有几个小孩儿直笑出了鼻涕泡儿!忽闪忽闪地在太阳下闪亮着。
孔子无语,感慨道:“秦人野蛮一至于此,征战杀伐的思维竟然灌输到了孩子的幼小心灵里!这样荒蛮的民族,便是教化,又能如何?”
遂调转马车,回鲁国而去,不复入秦。
孔子回到鲁国,被鲁定公任命为鲁国相国。
孔子在鲁为相,这才恍然悟道:“我周游列国,岂不是正是为了传播道德?之所以传播道德,岂不正是因为诸侯各国道德缺乏,若是人人道德高尚,我还传的什么道?秦国荒蛮,民智未开,正是传道之最佳场所啊,我为什么就走了呢?我常说‘诲人不倦、直道而行’,现在有这么一个等待我去启发的民族,我为什么就放弃了呢?如此说来,我还算得上是一个道德高尚之人么?”思之想之,越想越是后悔!忍不住悔恨难当,垂头丧气。
闵子骞见到老师垂头丧气,颇感诧异,心道:“老师周游列国,数十次被拒,颠沛流离,数十年不易其志,反
(本章未完,请翻页)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