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回 说蜀国秦国脱围

子,前395年—前370年在位。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姬击年少之时,受教于儒家名流田子方,悉得修身、理家、治国、平天下之术。前412年(魏文侯34年),魏击受命率军攻打繁、庞二地(约在今陕西韩城东南),将当地百姓迁入魏国境内。这一年,姬击大约二十余岁。前408年,姬击率佐乐羊伐中山国,得其地,被封为中山君,由赵仓唐辅佐,则坐镇中山,独当一面。前403年,周威烈王慑于三晋联盟的强势,册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姬击为人精明强干,颇有才能,雄心勃勃,却不及乃父心胸宽广。前395年,魏国一代名相李俚去世。魏武侯按照父亲、李悝制定的国策,继续执掌魏国。

魏武侯即位之初,中原诸国以魏国、韩国、赵国、齐国、楚国、鲁国为强。这魏国经过魏文侯的变法图强,东征西讨,已扩地千里,有称霸中原之势,自不必说。这齐国虽然仍然强大,但其国君齐康公昏聩无能,国家大权全掌握在齐国大臣田和手中,实际上已经无任何权利。楚国楚声王(前407年至前402年在位)在位六年,社会动荡不安,国事积弊日深,为“盗”所杀。这楚悼王倒是一个有为的君主,但毕竟继位日浅,还未解决楚国国内的问题。韩国和赵国本是魏国一家。鲁国国君姬显礼贤下士,拜孔伋(子思),咨以国事,容许墨翟在鲁授徒传道,组织学派,便鲁国一度出现安定局面,但这鲁国向来尊重儒学,克己守礼,素无称霸中原之志。秦国被魏国压制在洛河以西,又经这几年的经济封锁,已是疲弱不堪。这魏武侯志向高远,岂能放过这等良好的机会?遂继续其父魏文侯的扩张政策,誓将魏国变为中原霸主。

前393年,魏国伐郑。

提起这魏国伐郑,还得从韩国和郑国的恩怨说起。

(本章已完)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