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回 得师栾老树发新枝

第二百六十四回得师栾老树发新枝师栾愣了一下道:“小女子乃是一个贱民,主公但要驱驰,小女子若是不应,岂不是不是抬举?但小女子还有一个老父,要靠小女子卖唱赡养,小女子不敢扔下父亲独自前去,不知可否一同带去?”

晋文公哈哈笑道:“那是当然!”

从此后,这师栾便跟随晋文公来到晋国。

这师栾只生得容颜美艳脱俗,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般。此女不但生得美丽,其唱功更是柔媚婉转,惊世骇俗。相传此女家境贫寒,但素好游历,一日游历于齐国之时,被小偷偷去了银两,饥饿难耐,只好乞食于齐国临淄市郊,雍门一带。她优美动听的歌声给群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她离去了三日之后,她的歌声仍在当地群众的耳边回响。傍晚她向旅店求宿,旅店里有人欺侮她。她在委屈、悲哀之中,情不自禁地用怆凉的歌声哀哀地哭诉,以致当地的老少妇孺大受感染,无不为之悲伤、同情。在她离去三日之后,人们眼中依然挂泪,食不下咽,于是只得将她请回,她见人们悲伤不已,于是便又唱了一曲欢快的歌唱,马上就使人们变得高兴起来,忘掉了悲哀。在她第二次离开时,人们备厚礼相送。以后雍门一代的人们模仿她的歌声,唱起悲哀与欢乐的歌曲,“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这师栾貌美擅唱,瞬间便可俘获人心,且心地善良,为人单纯,深受晋文公喜爱,一首歌听之三日,仍甘之如饴,不知疲倦。

这日,师栾唱着唱着,突然黯然神伤。晋文公大惊,问道:“爱姬何事伤感?可是寡人慢待了你?”

师栾道:“主公对小女子恩重如山,哪里慢待过小女子?只是小女子刚才在唱歌之时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此人对小女子有半师之恩,且对小女子一家照顾得无微不至,小女子从小便常常随着他的琴声歌唱,每逢他的琴声响起,小女子便不由自主地跟着和了起来,如同那琴声在我自己心里发出一般。因此上,我二人虽年龄相差甚大,但却是忘年之交,情谊深厚。如今小女子唱歌再无可和音之人,因此,唱着唱着,突然想起他来,不由得伤感起来,请主公勿怪!”

“那人是谁?你把他叫来就是了,寡人为你养着他,替你报恩还不行么?”

师栾低头道:“他就是郑国的乐师偃师,他已于今年春天去世了,小女子再也见不到他了!”说着话,两滴眼泪不由自主地顺着洁白透明的面颊缓缓而下。

晋文公听罢,低头叹息道:“是啊,寡人早就听说过,这偃师真是一代音乐奇人啊,寡人早些年的时候便想邀请他到晋国演出,只是公务缠身,不得脱身,等到寡人有时间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