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来百无聊赖的坐在路旁的大石头上,晃悠着双腿,眯着眼瞧着路上往来的人们。不远处就是村口那间杂货铺-----现在被用作了发放粮食的场所,几个持枪的民兵站在两旁维持着秩序。不断有人拿着装的鼓鼓囊囊的袋子笑吟吟的走出来,又有更多的人提着空荡荡的袋子争先恐后地往里挤着。大人叫、小孩哭,当真是热闹非凡。
前塘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卫村长他们前天带着人去村外收集物资,昨天半夜就开回来两辆卡车,足足装回来近五十吨大米和其它一些副食品、衣物用品之类的东西。于是今天一大早村里就组织放粮:大人每人先发两公斤,孩子一公斤。虽然不多,可比起之前,还是让所有人都欢喜的跟过年似的。
人们从村里的各个角落络绎赶来,不一会儿就在杂货铺前排起了长队,凡领粮食的,都要在名册上签字,申明是谁领的、领了几份、领了多少……完了在手上涂个圈儿,就可以拿着粮食走了。虽然麻烦点,但账目清楚,可以防止有人冒领、多领,也就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作为惩罚,谁如果冒领、多领,一旦被查实,就会被没收之前领到的粮食。
张春来原来是县里的一个混混,战争爆发后,只身逃到了前塘村,很快就和一帮游手好闲的家伙混在一起。仗着打架手黑、还有些小小的赌技,很快他就成了这帮人的头头。平日里东游西荡,经常诈赌强骗弄些个好处,与人一言不合就是大打出手,至于骗吃骗喝、调戏个妇女啥的更是家常便饭。一来二去,所有人对他们都是深恶痛绝、敬而远之。
一早听到消息后,张春来立即带着七、八个弟兄,直奔杂货铺,等赶到时,见前面已经排起了老长的队伍。这帮人哪里肯乖乖排在后面,立马大呼小叫的往前插队,结果队伍一下子混乱起来。维持秩序的民兵一看不对,立即上前劝阻,可才几句话的功夫,双方就大吵了起来,带头的炮队队长王培新火了,当场给跳的最欢的两个家伙每人赏了一枪托。看见民兵们将砸晕的两个弟兄拖走,张春来他们一伙这才算老实下来。
等好不容易领到粮食,走出杂货铺不远,张春来琢磨,被拖走的两个没领到粮食,回去后分赃不均肯定要打起来,再说刚才太丢人了,这要不找点场子回来,以后还怎么混?当下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手上的墨圈洗掉,远远看着王培新带着几个战士换班走了,这才带着手下趁着换班民兵没注意,重新混进了队伍里,队伍中其他人一看又是他们,敢怒不敢言,只得由他们去。
等再次排到张春来时,那负责登记派发的庞世辉一抬头看见是他,愣了一下,才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