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建设(上)

四月的天气温煦和暖,正是万物复苏的大好时光。

放眼望去,整个前塘村到处都是火热的建设场景。

新的房舍、军营、医院、学校、工厂……一座座拔地而起;往日枯败的农田又恢复了嫩绿,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活跃其中……

一切都显得那样生机勃勃!

永兴之战后的几个月间,随着部队一次次的外出搜索侦查,在带回大批物资的同时,也带回来许多难民。他们中间有些是随部队一起回来的,而更多的则是干脆一路尾随而至。

这些难民一个个拖家带口、蓬头垢面,饿得皮包骨头,看上去惨不忍睹。而前塘村的村民又大多淳朴善良,再加上现在吃喝不愁,这恻隐之心一上来,差不多就是来者不拒了。

如此一来,尽管军方不断加强甄别工作,但整个前塘村的人口依然迅速攀升,很快便突破三千之数,是战前正常人口数量的三十余倍。

村里的生存环境一下恶化,空间的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前期从外围收集到的物资已经跟不上消耗速度了,估计最晚在八至九月时,就会出现物资短缺的现象。

为此,村办及军方经过近一个月的紧急讨论后,作出了重大调整,并发布文告:首先,部队扩编为团规模,吸纳富余且合格的男性人力;编制包括:三个步兵连、一个炮兵连、一个防空连、一个工兵连、一个装甲排、一个侦察排、一个警卫排、一个通信排,另有医疗分队、保障分队等若干单位。

总兵力接近一千。

扩编后,民兵营更名为华东战区第一军独立团。

其次,民防营编制为三个步兵连,一个机炮排,全面装备轻武器和部分轻型火炮,同时更名为民兵营,对外混淆原有民兵营概念。

第三,独立团营区搬迁至后山洼地,重建营区,同时在后山灵水岩一带洞穴选址、开建战备洞库;主要储藏军用物资,并在战时作为村民的紧急避难所。

原有营区交付新民兵营接管。

另在全村范围内架设有线电话系统及输电电力线路。

第四,新民兵营主要负责村内治安,战时服从独立营指挥,配合部队行动。

第五,全村扩建。全民参与,由军方负责提供物资。新建地域位于村东后侧野狐岭采石场附近。

房屋样式统一为单身宿舍和家庭宿舍两种。前期主要提供对象为外来难民,后期将视情况分批安置。

原有前塘村格局人口基本不变,保持对外接触。

第六,全面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恢复原有农田生产,并有选择地在安全范围内开发新田,尽量扩大农业生产面积。

所用农具、种粮、机械化耕作设备均由村办统一发放,收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