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兴集的事儿是由抵抗军干得,那这里就应该有一支抵抗军;既然这里需要有一支抵抗军存在,那你们就应该是这支抵抗军!”这是赵长海临走前与杨明商定的结果。
兴集的战斗规模比较大,不可能是小股土匪所为,只能是战斗力较强的抵抗军,而且人数还不能少;可急切中哪里去找真正的抵抗军背黑锅啊!那么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由第二旅承担这个角色吧!
于是,独立师第二旅摇身一变,成为皖北地区最大的抵抗组织。
出于新的作战要求的需要,杨明对部队编制和人事情况进行了调整:装甲营、防空营和两个守备营情况不变,只是装甲营回到灵水岩军营待命,同时作为全旅的预备队和前塘村的主要防御力量;防空营被一拆为二,一个57毫米高炮连和HQ-7、HQ-12两部防空导弹车被安排在兴集县城内,而其余37毫米和25毫米两个高炮连、以及一部HQ-9防空导弹车被留在了前塘村内;而两个守备营被分别安排在两个地方进行保卫工作,名义上他们可是“防御“抵抗军的主力啊!四个单位加起来,差不多有两千人,足以应对一般的袭击和威胁了。
两处都有无线电通讯设备,随着战火逐渐在华东地区平息下来,机械军也不再进行全面的电磁压制和干扰,反而为了“联邦政府”的正常运行,部分开放了通讯空间,包括有线和无线领域,当然仅限于民用范围内。一旦两地有事,紧急情况下,他们就可以用电台呼叫二旅的主力回来增援;这样一来,安全系数又大大增加。
另外,刘文轩带着他的战利品回到了前塘村,并且自作主张地将他的“秘密工厂”搬进了灵水岩洞库:一方面帮助沈家祥的装甲排进行维护修理;另一方面也正好开始他新武器装备的研制,还能就近生产电磁弹药。
有了煤以后,电荒暂时得到缓解,确实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在确保了前塘村和兴集县城两地的安全工作后,杨明开始调整二旅的编制,原来三个步兵团加一个炮兵营的编制被打乱,重新改编为四个轻型步兵团,取消了独立的炮兵建制;每个团约一千二百人左右,人数比之前减少了一些,含三个步兵营和一个炮连,主要以步兵武器为主,所谓的重武器就只有迫击炮了。
四个团长也做了调整:一团长张斌、二团长方杰、三团长罗璟全、四团长彭世伟;原来的一团长肖大兵实在是有些不太胜任团长的角色,因此杨明干脆将他调到身边做了警卫连连长;此外还有一个侦察连,连长潘国强。
兴集矿场中的军方战俘级别都比较低,最高的也就是尉级的连排长军官,而罗璟全和彭世伟都是原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