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重逢

当杨明接到村委会任命书的时候,他正在灵水岩战备洞库上方山顶出口附近安装防空雷达。

两个月前,身体已经完全康复的杨明还没清闲两天,就被派到新营区监工,并具体负责防空雷达的安装与隐蔽工作。

其实在这方面他也是个半吊子,可谁让他是唯一的空军军官呢。凭着记忆,他和几名防空连的士官折腾了整整好几天,才最终确定下布置方案并开始实施。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这部半新不旧的被动体制无源相控阵雷达,是前塘村唯一一部防空警戒雷达,性能不错,体积也不大。只是雷达嘛,自然是要站得越高,才看得越远;结果选来选去,最后被确定安在洞库上方的山头,也正好可以作为通道山顶出口的警戒哨。

可因为要避开洞库通道的施工,而乱七八糟的缆线布放又实在让人抓狂,还要想办法将通信线路连接到分散在军营四处的防空阵地上,再加上雷达监控站的建造、人员调度、平时的隐蔽训练、值班体制安排……

整个安装过程无比艰辛,真是想想就让人头痛不已。

而接到村委会任命书的同时,杨明也接到了军方新的任命书,新任命书的内容是:任命杨明为独立团副团长兼民兵营营长;民兵营实际对内称独立团第二步兵营,并按正规军标准整训,要求在二个月后初步达到作战能力。

另外,在附录中也向他通报了其余一些军官的安排。

他略略看了看,基本和事先知道的情况差不多:许良才任团参谋长,王复来任一营营长……对他而言,重点在于张斌被调到第二营任二连长,还有那个方杰任三连长。

“方杰!”想起那个冷冰冰的年轻人,杨明心里倒是颇有几分好感。

“两个步兵营、一个合成营、还有装甲排、侦察排……,加起来一千三四百人,看来老赵是准备大干一场了!”他心里盘算着,耳旁是震耳欲聋的风镐声。

工兵连正在努力挖通连接战备洞库的山顶通道,才几个月功夫,在没有任何大型专用工程设备的情况下,这帮人硬是用炸药、风镐、土制传输带、卡车等简陋工具在山体里掏出两条通道。虽然按以前的标准,这些通道不那么宽大,长度也有限,实际只能供单人步行或爬着通过,但这份成绩依然让人侧目。不过遗憾的是,有两名战士在施工中不幸牺牲。

按杜四海的说法:“做了几个月地耗子,汗流了、血也流了,这下可算是重见天日了。别看通道模样不咋地,但保证可以做到打不垮、炸不烂!两头一守,谁也别想进来!要是有足够的设备和材料,我就能把整座山掏空!”

当然,这番话遭到了沈家祥等人的一致鄙视。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