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我来了

香港导演的权力就很大了,用什么人,戏怎么走,剧本怎么改,宣传怎么做,一条龙都包了。一部电影,本来演员应该是导演、编剧几个人一起商量,可能他一拍板就敲定了,连剧务、场记都被有可能被换成了他认识的朋友。国外的分工则非常明确,每个人的职务是什么,就只管负责自己范围内的工作。导演主要就是负责他那一摊儿,指导演员排戏、安排进度等等,肯定是导演能拍板做的事,但其他的就轮不到他来负责了。

在国外“走后门”的现象也是有的,但在好莱坞,一般叫做“推荐”。一部片子正在选角,如果你认识其中的某个人,可以通过推荐去试戏,但这只意味着你得到一个尝试的机会,并不能保证你最后一定能获得这个角色。

四五十年代,这个问题在好莱坞比较严重,比如《乱世佳人》的女主角费雯丽就是通过男友劳伦斯·奥立佛获得试戏机会的,当然,她的表现无可挑剔。那个时期因为实行明星制,因此,一些大牌的明星或者电影公司的老总可以拍板定人选。

比如好莱坞那么多华裔演员,白灵不是最出名的,为什么她能出演《星战前传3》?就是因为在此前的一个圈中影人聚会上,她结识了导演卢卡斯的女儿,两个人聊得非常投机,白灵就被引荐给卢卡斯了。但无论如何,这种“走后门”仅仅是帮助你走近门槛,至于最后能不能踏进去,不是卢卡斯一个人能说了算的,也得经过与其他很多演员同场考试,展现演技。

江云这次回香港,先要找的是能够担任将要成立的电影公司的经理的人。微软的CEO也不是比尔*盖茨,他只是做自己最擅长的----软件首席构架师。江云也没有自信到自己管理好、财务也好的地步,自己最擅长的还是拍摄、编剧方面。

而学习了两年经济管理的沈芸自然是最好的选择,沈芸先在社会上工作,而后在大学旁听,而且加上沈芸在这方面的天赋,江云对沈芸还是很自信的。

而沈芸自然早就知道江云要开办电影公司的想法,对于江云硬拉她回香港倒是没有意外,虽然江云没说为什么。就这样,江云、沈芸和君若龙三人回到香港。

回到香港的江云首先去了杂志社,这段时间杂志社各个部门终于齐全。总编辑章婉婷,梁继章负责外出采访,李彦带领的十多人小队则成了做狗仔队的前身,只是现在这些江云所谓的“狗仔”不会有后世那么死缠烂打,一些比较私密消息是否报导还要经过的演员的同意,江云也不会允许自己开这样的先河。而销售部和广告部由招聘不久的崔明担任。

章婉婷可以成为一名好的主编,但要管理整个杂志社却不够,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2/3